你對哪顆星球有共鳴?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策劃5大意識形態星球展區
本届台北双年展共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共57位艺术家及团队参与。 图/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由台北市立美术馆策划的台北双年展迈入第12届,本届邀请法国哲学家布鲁诺・拉图(Bruno Latour)与法国独立策展人马汀・圭纳(Martin Guinard)担任策展人,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为题,策划「全球化星球」、「维安星球」、「脱逃星球」、「另类重力星球」 、「实地星球」5大星球展区,当代社会人们趋于极端的价值辩论,就如同住在不同星球般,你又是住在哪个星球呢?
拉图和圭纳指出:「人们对如何让世界保持宜居的分歧日益扩大,这不仅因为彼此政治意见相左,更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地球现况的认知似乎毫无共识。甚至有些人直到今天还认为世界是平的。人们仿佛各自立足于拥有不同特性和负载力的星球上,造成个人在感受、行动,以及预测未来时的歧异。」 图/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全球化星球 Planet GLOBALIZATION
全球化星球信仰现代化,尽管这个世界因全球化引发的气候议题与不平等日益加剧,仍然持续吸引着多数人们。法国艺术家法兰克.列布维奇(Franck Leibovici)及法律分析师朱利安.塞胡西(Julien Seroussi)的作品《穆遵古》探究「国际司法」议题,他们以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仲裁的一宗案件为研究标的,藉档案陈列展现法院从业人员的实验方法学。艺术家也邀请观众任意组成证据资料,透过图像创造出新的叙事,在此情境安排下,观众既是评断证据的法官,也是策展人。
在《穆遵古》这件作品中,艺术家也邀请观众任意组成证据资料,透过图像创造出新的叙事,在此情境安排下,观众既是评断证据的法官,也是策展人。 图/翁家德摄影
艺术家安东尼奥.维佳.马克提拉(Antonio Vega Macotela)作品《燃烧的地景》运用网路骇客及行动主义者经常使用的「图像隐码术」来隐藏秘密讯息,将外泄的机密名单编码织进作品的经纬交错之中,借此对逃税者提出指控。因此,这批织毯具备双重身分:精心编织的风景图像,或是一座档案库,列举跨境金流、逃避国内税制系统的公民。
安东尼奥.维佳.马克提拉,《燃烧的地景VI》,2019,图像隐码术、提花织毯。 图/翁家德摄影
维安星球 Planet SECURITY
对全球化感到失望的人们,渴望能建立一道边界或一座避风港,躲在国家的高墙后方自保。艺术家尤拿斯.史塔(Jonas Staal)透过系统性地剖析美国极右翼党派的宣传机制,回顾唐纳.川普(Donald Trump)前首席策略长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在众多纪录片中操纵群众的手法,宣称美国唯有强人领导,为国家筑起一道堡垒,才能捍卫家庭价值观、基督信仰与美国经济。
尤拿斯.史塔,《史蒂夫.班农:宣传大业的梳理与回顾》,2018–2019,装置,尺寸视空间而定。 图/翁家德摄影
在台湾,「维安」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被审视和讨论的热议题。艺术家秦政德与其协作者以士林及北投的军事和历史背景为根据,作品《在冷战里生火》由台湾冷战时期地下防空洞及防御设施相关的各种装置和文物排列组合而成,谈论当时国家如何进行监控、维持党国政权。
秦政德、李佳泓、林传凯、陈怡君,《在冷战里生火》,2020,复合媒材空间装置,尺寸视场地而定。 图/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脱逃星球 Planet ESCAPE
脱逃星球是少数特权人士的渴望,他们计划离开地球、殖民火星,或者深入地下建造碉堡以避开气候变迁的影响。荷兰艺术家范柯.荷瑞古拉芬(Femke Herregraven)以作品《腐败的空气──第六幕》邀请观众进入一个生存主义者的地下碉堡,一个假想在发生灾难时可供躲避的「安全屋」。透过追踪有关巨灾债券、人类死亡率和生态灭绝的统计数据,艺术家产出可视化数据、地景浮雕、声音和影像,为末代人类的未来提出预言与想像。
范柯.荷瑞古拉芬,《腐败的空气──第六幕》,2019,复合媒材装置,尺寸视空间而定。 图/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实地星球 Planet TERRESTRIAL
实地星球企图在地球负载界限内,寻找能永续生存的方法。台湾中部太鲁阁峡谷因地震、山崩、侵蚀、风化等地理动力格外活跃而设有地质观测站,艺术家张永达转化他在当地田野调查的经验,以装置作品探索地球临界区,亦即岩石、空气和动植物相互作用,创造生命存活条件的地球表层。部分装置的灵感来自一套模拟侵蚀机制的科学仪器,从而创造出一个塑造「微观地景」的工厂。
张永达,《scape.unseen_model-T》,2020,装置,尺寸视空间而定。 图/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由史帝芬.维列-波特罗(Stephane Verlet-Bottéro)、萧丽虹及蔡明君共同制作的计划《储回大地的艺术》将系统地量绘2020台北双年展对生态所造成的影响,尝试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理解展览的物质性存在。此次行动本着一种集体共识——文化机构必须有所转化,以多样生物共荣与基进永续为发展方向。自今年起,北美馆将与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大地工程处进行为期数年的合作计划,在台北进行大范围的多样生态林地保育工作。
排湾族艺术家峨塞.达给伐历得作品《病毒系列》描绘部落耆老的口述传说。在人类侵扰下,荒野释放出的病毒及细菌,它们有着触脚、舞动的形体和腭骨,浮游在墙面上,张扬着不安的气氛。这些图像令人想起由发明家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及生物学家琳恩.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提出的盖娅假说,认为地球表面是复杂且具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一如峨塞的壁画呈现森林对人类入侵的反应,若盖娅受到攻击,其可能以反溯循环的方式回击。
峨塞.达给伐历得,《病毒系列》,2020,壁画,900×400 公分。 图/翁家德摄影
另类重力星球 Planet with ALTERNATIVE GRAVITY
如果我们同时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则必须适应地缘政治,感受星球间的纵横捭阖,这是另类重力星球的概念。隽.巴尔达扎(June Balthazard)与皮耶.保兹(Pierre Pauze)的全新影像装置作品《Mass(质量/弥撒)》,透过现实中两位知名物理学家的对话,探索当代物理学有关世界物质性的辩论:空间对于部分人而言是虚空的;然对另一部分人而言虚空并不存在,空间中实则充斥着不可见物质,它可能是连接宇宙万物的纽带。
隽.巴尔达扎+皮耶.保兹,《Mass(质量/弥撒)》,2020,双频道录像、复合媒材装置,尺寸视空间而定。 图/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第12届台北双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展期|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3月14日
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
更多展览、公众计划与工作坊讯息请见台北双年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