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被「骗」到了吗? 2016食安谣言大汇整!

眼睛业障重呀!你也被食谣言骗了吗?(图/记者张一中摄)

文/林玉婷黄龄谊

网路早已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份,而随着其便利性所带来的资讯爆炸问题也一直不断被讨论着,因为民众难以辨识内容真伪、却被内容激发而急于分享,更使得无远弗届的网路谣言成为目前学界研究的一个分支。究竟网路谣言常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呢?《食力》带你一探究竟!

中正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黄俊儒表示,就平常观察来看,与健康相关的主题往往最受民众关注,因此在所有类型的谣言中,食谣言出现的比例也很高;而近年来社群网站、行动通讯软体蓬勃发展更使各种网路谣言的数量增加,原本占比就较高的食谣言也就愈来愈多。

《食力》利用「Qsearch脸书大数据」调查找出2016年网友热议的十大食谣言,依Qsearch对于社群参与热度的加权计算方式(按赞数*0.1+留言数*0.1+分享数),统计出社群讨论热度排名,依序为「日本核灾食品谣言」、「香蕉冷冻后多酚变两倍」、「滤挂式咖啡有湿强剂会致癌」、「黑心阳春面导致台湾人洗肾」、「基改食品相关谣言」、「免洗筷圈代表回收次数」、「秋刀鱼身上有洞代表线虫超标」、「空心菜中容易有水蛭」、「不沾锅有毒」、「鱿鱼香肠一起吃会致癌」。调查方法详见〈食安总不安?2016年网友热议食安事件与谣言大公开!〉

其中,因日本核灾食品谣言、基改食品谣言各有不只1则社群讨论热度高于500的谣言,因此以社群讨论热度高于500的相关谣言之社群讨论热度相加计算后排名。核灾食品谣言包含:核灾使鲑鱼长满肿瘤美国FDA对日本食品严格管制农民穿辐射防护衣种田,以及专家说很多物种突变、不敢吃日本核灾食品等4则;基改食品相关谣言包含:美国宣布基改食品有毒、市售面包来自基改小麦、基改食品可从条码辨认等3则。

《食力》分析这些谣言的组成,发现有几种类型:一、张冠李戴2016年度十大食谣言中,如核灾谣言的「鲑鱼长满肿瘤」、「美国FDA严格管制日本食品进口」,以及基改食品谣言中的「市售面包来自基改小麦」,还有「黑心阳春面事件」、「秋刀鱼鱼身有洞代表线虫超标」,都是利用旧新闻或其他素材重新包装后所来的网路谣言。

「鲑鱼长肿瘤」图早被查出是鲑鱼感染寄生虫等症状的图片,与核灾无关。而网传美国FDA严格管制日本食品的说法,食药署解释其实是2011年核灾刚爆发时的声明。黑心阳春面则是2015年查获的案件。而基改小麦谣言可能来自美国基改小麦污染事件,但食药署表示监测进口小麦并未发现混有基改小麦。秋刀鱼鱼身有洞也与线虫无关,属于正常现象。

二、空穴来风除了以上两种类型之外,还有一种完全属于空穴来风的谣言,如「滤挂式咖啡使用湿强剂」、「可由条码分辨出基改食品」、「免洗筷圈数代表回收数」、「空心菜易躲水蛭」等,都是属于此类凭空捏造出的谣言。

食药署解释,市售滤挂式咖啡并非使用纸类为原料,也不需使用湿强剂,但此谣言来自于知名肾脏科医师江守山脸书贴文,因其专家加持的光环,使得媒体争相引述报导,引发网友大量的讨论,谣言热度冲上排行第三名。至于「可由条码辨别基改食品」的说法也完全没有根据,却在民众普遍不了解基因食品的前提下,以看起来是知识性标题来诱导民众。「免洗筷圈数代表回收数」也仅为民众说法,厂商表示根本不敷成本。「空心菜易躲水蛭」更与空心菜的耕种环境和植物特征不符,发生机率极低。

三、过度解读另外,如「冷冻香蕉多酚变两倍」、「美国宣布基改有毒」等谣言,则是把单一学者言论或研究结果当作定论,但其实科学事实往往需要经过众多实验才能证明,只把单一研究当作结论并不适当。而「不沾锅有毒」与「香肠和鱿鱼一起吃会致癌」,则是把「可能发生的风险」扩大成「肯定会有危害」。

不沾锅有毒的说法是来自于不沾锅涂层受损后可能释出有害物质,但在正确使用下尚不致危害人体;而虽然香肠所含的亚硝酸盐与鱿鱼中所含的胺类在理论上来说可能会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但食药署表示若是依照规定使用亚硝酸盐,应不致于危害健康。

四、标题杀人2016年度十大食谣言中,还有一类属于「标题杀人」的谣言,如中天快点TV的〈逼台人吃日核灾食品?专家:很多物种都突变,我不敢吃〉报导,在文字或影片中都没有任何专家说出标题中的言论,却让这样的资讯在网路上传播,恐有误导民众之嫌。而COCO大马网站的〈农民穿辐射防护衣种田?! 这样食品你敢吃? ?〉一文则是在内文中说明谣言已被破解。不过在目前许多民众不会详读内文,甚至只看标题就转传的情形下,也很可能造成民众误解。

黄俊儒表示,他曾做过研究探讨文章标题、内文和图片对一般民众的影响,发现多数民众都会严重受到标题影响。也凸显出耸动的标题其实非常有可能误导民众,而许多媒体或内容网站为了吸引点阅率而以耸动标题吸睛,恐怕也使谣言乱象愈发猖獗。

那么到底该如何分辨网路谣言呢?黄俊儒提出看到新讯息时可以采取的步骤。首先是确认消息来源:《食力》就发现2016年度十大食谣言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注明网站「对所有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的内容农场,消息可信度低。当判断消息来源可信之后,则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内容分析、反向确认」,也就是确认「这个主题,除了这一种说法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它是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论,还是它是一个目前为止还有各种争议的议题。」黄俊儒解释,而了解不同媒体内容产出的过程,以及科学研究的过程则是培养自己谣言破解能力的关键。

《食力》也提醒各位读者,在收到食品相关讯息的时候,莫急莫慌莫害怕,别急着按下分享键,先静下心确认资讯来源,若来源不明确、看似新闻报导却没有明确的报导日期、标题或内文看来很可怕却无有力证据时,可以先上网google是否有其他说法,或是查询食药署网站「食药辟谣专区」、拨打「食安专线1919」等进行确认。否则,若是随意散布网路谣言,有可能触犯《社会秩序维护法》第63条第1项第5款妨害安宁秩序,甚至是《刑法》第151条恐吓公众罪、第305条恐吓危害安全罪。

本文由食力【眼睛业障重呀!你也被食谣言骗了吗?】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