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24亿,王卫又一猛将落定

撰文丨李兴

顺丰创始人王卫的 “猛将”,实力持续走强。

3月26日,顺丰同城发布的“2023成绩单”显示,首度实现全年盈利,收入达123.87亿元,同比增长超两成,毛利同比增长近一倍,净利润达0.65亿元。

作为王卫缔造的第四家上市公司,顺丰同城脱胎于顺丰控股,投身即时配送“战场”。

2016年,顺丰同城作为顺丰控股旗下的一个事业部诞生,起家业务即为麦当劳等KA商家提供同城配送服务。

后来,即配跑腿、即时零售爆发,顺丰同城业务逐步向全场景延伸,从餐饮外卖、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实现对B端和C端的全覆盖。

独立5年来,把握与集团的协同互利效应,强化一脉相承的第三方定位优势,深度连接上游即配需求,从规模效应中获取盈利。

如今,这家头部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实现自主造血,意味着王卫的商业棋盘中,关键一子落定。

当下,本地生活、即时零售如火如荼,释放出大量配送需求。

巨头激战正酣,顺丰同城编织出一张连接2050万活跃消费者、95万活跃骑手、47万活跃商家的庞大网络,应对竞争,底气十足。

强强联合

“猛将”崛起,离不开与集团“1+1 >2”的协同双赢。

王卫缔造的顺丰控股,最早起步于商务件,凭借快速、安全的服务,占据细分市场的主导地位,培育了大批中高端客户。

“万物到家”时代,消费者即配习惯养成,分钟级配送成为常态。

王卫

同城快递在提速需求驱动下,逐步演变成即时配送模式。

沙利文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即配行业订单规模达到约408.8亿单,为快递单量的1/4。业内预计,未来即配订单可能超过快递单量。

具备相同品牌基因的顺丰同城,接过新需求的交接棒。

一方面,呈现在C端业务上,顺丰同城直接成为顺丰商务场景的继承者。

2021-2023年,顺丰同城个人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超34%,尤其是商务场景突飞猛进。

过去一年,通过加强在城市商业区、写字楼区域的服务能力,商务场景订单量同比增长27%。

此外,通过顺丰APP、小程序等渠道合作,用户可在下单界面,自主选择“小时达”服务,交由顺丰同城完成即时配送,同城件配送时间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几个小时,帮助顺丰应对同城快递环境的变化的同时,巩固自身市场份额。

由此,顺丰同城获得的高价值业务增量,加上生活帮忙、医疗健康等“取送买办”全场景覆盖, 助推C端同城配送收入增至21.68亿元,同比增长14.2%。

另一方面,顺丰同城以分钟级的弹性运力,嵌入顺丰的同城业务的转运、揽派等环节,为其补充运力。

该场景中,顺丰更像正规军,顺丰同城提供了预备役。

尤其双十一等订单倍增、运力紧张时期,这支预备队伍,在支持顺丰削平峰谷、稳定履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种服务能力,后来延伸为顺丰同城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不只协同母公司,还融入其他传统物流企业,既满足合作伙伴的提速要求,又为自身丰富了收入来源。

2023年,顺丰同城收件、半日达、小时达等多元转运及揽派服务快速起量,带动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5.9%至50亿元。

双方资源协同,同样升级了顺丰同城的B端服务。

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传统电商时效由“天”卷向“小时”,对物流企业提出更高需求。

联合顺丰,顺丰同城打造了一套“前端仓储+中端干线+同城即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平台及商家完成前置仓设置,大大缩减了末端物流时间。

以天猫超市为例,顺丰同城为其提供“小时达”“半日达”服务,保障其多个电商高峰期的配送效率。

这过程中,顺丰同城成为资源的整合器,使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顺丰体系内形成闭环。

表现在财务上,2023年,顺丰同城与顺丰控股一起服务的月结客户,带来了2.5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2.5%。

朋友圈扩容

而在B端业务上,顺丰同城完全靠自己的精耕细作闯出了广阔的一片天。

在消费者需求升级、头部电商带动下,即配模式从餐饮外卖拓展至零售场景,尤其是非餐场景显现出巨大增长潜力。

不同于餐饮履约要求相对标准化,非餐场景中更多是非标配送需求,不同品类之间要求差异大。

也正因为脱胎于顺丰,顺丰同城能承载长距离、大重量、多点配送等需求,覆盖全场景、全渠道、全体量的商家,并由此把握住非餐业务的独特增长极。

通常餐饮外卖平台的运力,聚焦于饭点高峰期,一天最多五个时间段,容易造成运力资源的闲置。

顺丰同城将服务场景从餐饮拓展至商超、生鲜、医药、数码等业态,其订单可覆盖24小时全时段,且具有更高客单价和附加值,利润空间更大。

对于一个骑手来说,他早上可以送文件、快递,下午送鲜花、蛋糕、奶茶,晚上还可能去送宵夜。

多元业务结构,不仅订单密度、骑手收入增加,业务效率和人效也得到优化。

2023年,公司的B端同城配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2.3%至52.20亿元。

其中,非餐场景业务的收入增势强劲,同比大增21.2%至29.30亿元,占比过半。其高利润空间,成为公司盈利的有力支撑点。

聚焦重点行业、新兴场景,顺丰同城沉淀了多个非餐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例如,直播电商的一站式“同城急送+快递物流”系统发单方式、数码3C极速“以旧换新”,医药行业 “全平台24小时配送、仓配接驳直送到店”等服务。

这种客制化、综合性物流的底盘能力,助力顺丰同城抓住流量多极化机遇。

抖音、阿里、微信、滴滴等企业探索本地生活新业态时,将顺丰同城作为优选合作伙伴。

比如,与抖音的合作中,顺丰同城全面接入外卖、直播电商、抖音超市小时达等场景,服务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对于差异化运营需求高的重点客户,也对顺丰同城亲睐有加。

去年,霸王茶姬、茉莉奶白、淘宝买菜等商家均与其达成合作,新签收入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其中,茶饮配送的收入同比增长75%,医药、美妆、母婴、宠物产品与珠宝等零售品类,收入同比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着眼于提升规模和人效,顺丰同城以商圈和城市为单元,持续扩张、加密网络,实现商圈层面的盈利。

多数KA客户依靠商圈流量,顺丰同城强化头部客户所在商圈运营效率,通过多场景、多元运力融合,最大化订单密度,解决高峰期爆单、等餐时间过长,闲时人员多等痛点,双方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增加了盈利商圈数量。

广袤的下沉市场,顺丰同城也在加强渗透,吸纳中小商家。

2023年县城覆盖超1000城,覆盖率达60%,县域收入同比增长147%。平台47万年度活跃商家中,超过一半新增门店是来自下沉县市。

第三方定位

全场景、全渠道、全体量扩容,顺丰同城主要得益于两点:

首先,是“独立第三方”的身份。

王卫曾公开表态,顺丰的愿景是成为独立第三方行业解决方案公司。

顺丰同城延续了“独立派”的定位。行业其他头部玩家,多数要么绑定商流平台,要么脱胎于商流平台。

作为中立于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摆渡人”,顺丰同城只专注于提供服务,避免了商家产生“客流被分流”的担忧,还通过接入社群、小程序等私域流量,协助商家多渠道布局,覆盖和留存更多用户。

抖音、微信、阿里等平台下场本地生活电商,将关键的配送交给顺丰同城,不仅看中其独立、开放的立场,不会与自身形成竞争,也在于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营,实现降本增效。

要知道,自建成熟的物流体系,费时又耗财,加上重资产投入,成本压力高,顺丰同城是一种高性价比的选择。

其次,稳定的运力底盘。

履约是即时配送业务的灵魂,无论是C端还是B端商户,都倾向于选择稳定、靠谱的平台。

一来,这需要规模化的运力支撑。2023年,其年活跃骑手数量超过95万人,同比大幅增加17万人,渗透全国超2000个市县的毛细血管。

二来,顺丰同城缔造了扎实的后端基础设施。

推进数字化和AI决策智能化,动态灵活地实现运力融合调度,2023年,顺丰同城的平均配送时效达成率95%。

沙利文报告指出,在消费逐步复苏、流量多极化、零售数字化转型等因素促进下,即时配送作为基础设施,预计到2028年全国订单将达813.1亿单,年均增幅14.7%。

来源:沙利文

前景向好,顺丰同城对未来有信心。

去年,顺丰同城启动上限2亿港元的回购计划。

自2023年11月至今,顺丰同城累计回购金额超1亿港元。其股价受此提振,近期表现好于大市。

对于回购资金,顺丰同城没有太大压力。

2023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同比转正,净额为2.66亿元,截至2023年底,在手现金、理财等资金超24亿元,较为充沛。

即时配送的上半场,跑通盈利模型的顺丰同城,用成绩单证明了竞争优势。

进入下半场,机会与竞争并存。

顺丰同城基于中立开放的差异化定位,全场景的生态布局,整合集团资源优势及科技能力沉淀,更能在市场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