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祜禄氏的心头好,这些皇家高定你爱了么?
同款直击!
哪部剧是你最中意的电子榨菜?别再掩饰了,《甄嬛传》是不是早就被你盘包浆了?为何此剧独得恩宠?除了剧情自洽演技在线之外,审美在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甄嬛传》里金装玉裹的穿搭图鉴,为观众安利了来自紫禁城皇家的配色秘笈与使用宝典。
这次我们不需要再隔着屏幕去对某部清宫剧的服化道深挖难点易错题了。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沈阳故宫博物院特邀支持的“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正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呈现。展品来自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宫廷织绣服饰,其中近九成文物皆为首次展出。
0
1
故宫守宝人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国史。”本次展览能让平时深藏不露的宫廷织物出宫,离不开一群温和谦逊、沉稳亲善、执着内敛的“故宫人”--在故宫博物院辛勤工作的研究员们。他们一边负责“家里”器物的保管,一边负责清点记录和送文物修复,一边忙着故宫出版图录、策划和展览布陈……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章新
章新,故宫博物院的宫廷历史部织绣文物组的一员。他在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故宫,工作已有二十余年,那时还有幸承蒙朱家溍、郑珉中、徐启宪这样文史大家的耳提面命,也陪伴着故宫在数字化时代实现了虚拟化分身。在故宫网站工作多年后,因为机缘巧合,他进入了故宫博物院的宫廷部,被分配到了织绣文物库房工作。他说进库干活十年才觉得自己刚有登堂入室的感觉,故宫博物院那么多道门槛,他事先没想到研究织绣门槛这么高。之所以说织绣服饰的入门要求高,是因为中国数千年丝绸史的技术知识和文化发展的深厚,以及宫廷礼制与服装风俗演变的复杂性,更是因为故宫博物院织绣服饰文物收藏之博大。
故宫藏织绣服饰文物有十七万多件,几占故宫收藏的十分之一,这还不包括已经应用在各种器物家具、书画典籍以及建筑上的各类织物。古人说上古圣王“垂衣裳,天下治”、“礼仪之邦,衣冠为尊”,可知织绣服饰文明在中华文化中的分量。
“宫”里的生活是怎样的?章新描述自己的工作既有案头庞博的文献和档案搜寻,也有每日在库房中新的探索和新的发现:“我在织绣组材料库,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从织绣服饰文物出发,会涉及到丝绸纺织史、桑蚕业、宫廷史、科技史、贸易史、服装史、风俗史等等领域。但我常自我调侃说像个宫廷侦探,不仅穿梭在时光隧道里,而且还要四处发掘没有被归入织绣库的许多文物,例如和书画部、器物部、图书馆、古建部等部门的同事一起对他们库里文物上的织绣品鉴定或深入研究,一些古建院落进行原状修复时,也会发现用于铺垫帷幔和内装修的丝织类文物。”
自从进入织绣部,章老师的案头渐渐累积起了十多本进库笔记本,大到几米长的经幡,小到一块巴掌大的织物碎片,都有属于自己的文物编号、尺寸和当时观察到的织物组织特征、用到的各种丝色和纹样结构。
这次的《国采与宫色》大展的展览思路,就来自章新在工作中逐渐梳理的宫廷织绣服饰色彩规律。作为曾经住过明清两代24位帝王的紫禁城,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超过186万件文物。而藏在深宫里的中国色,每一种色彩背后都藏着鲜为人知的皇族故事。
“非遗传承中最重要的是敬畏,在故宫这个很大的单位里面,无论是文物修复部门还是像我们这样从事文物保管研究的业务部门,其实都有师徒传承的,我们在出库和入库时都需要极强的协作,故宫博物院建院已近百年,故宫是一个规矩大,很讲 操作程序标准的文博单位,制度非常多、细节也特别丰富。例如:不能一个人进 库;库房中干活时操作举动都要大声说出来,老先生们叫‘唱’文物号,即能强化自己对动作的记忆,又能让同事们都听到。细枝末节中最能显示出前辈们的智慧,大大减少了操作的失误。”
“对待织绣这类特殊的文物,手头上的力道必须适度,这个适度里就包括了对有着百年岁月的文物其物理性质和织物品性的丰富理解和多年的操作经验,而不至于让这些丝织物发生丝线断裂、饰物散落的危险,因为织绣类文物相比于其他金石玉器、书籍字画,修复难度是很高的,而且有些褪损是不可修复的。”
也正是由于织物的这种脆弱性,需要长年置于恒温恒湿、精准控制的库房中,因此故宫博物院很少开放清宫服饰进行展览。对于现代人来说,想亲眼一见绛色缎绣孔雀毛地彩云蝠花卉金龙纹龙袍,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但通过此次展览,终于可以一睹其风采。
就拿这次展出的皇帝祭服来说,成年款的祭服展开来有两米多长,拍摄“定妆照”时章新和成衣库的同事们要配合摄影师小心翼翼地展开,在保护织物脆弱纤维的同时尽量迅速准确地拍摄到每个细节。
0
2
国采与宫色
此次展览取名”国采与宫色”,顾名思义就是两大部分——国家礼制在服饰色彩上的建构,以及宫廷生活中服饰色彩的流变。
“国采”中的三个单元分别从祭祀、朝典和常用服色三个方面,四色祭服和五色神帛、黄色的等级以及青、蓝、酱等最常用的袍褂色是这一部分的框架。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皇帝日常穿着的黄色龙袍,龙袍上的五爪龙纹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但是实际上的清朝历代皇帝也并非总是穿着黄色。清朝皇帝们不仅对服饰 的款式、色彩、材质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使其能体现出上下有别、等威有序的社会秩序,还特别注重服饰的礼仪性与文化内涵。比如祭天时,皇帝会身着与天空对应的蓝色;祭日时,穿和太阳对应的红色;祭月时则穿月白色祭服。
“宫色”则选择了节庆、雅集和演戏等场景的服饰和织物以及书画、典籍等方面多彩呈现,既突出盛世锦绣,又展示深深内宫也锁不住的流行风尚。
月白色缂丝彩云金龙纹男夹朝袍、明黄色芝麻纱绣水墨兰花金团寿字纹氅衣料、桃红色缎绣团荷鸟纹八仙衣,光听名字就能想象得到这是何等的锦绣华贵!古人不仅是用颜色来表达信仰和敬畏,在对颜色和服饰的命名上也体现出传统文化中温柔了岁月的浪漫。
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色谱体系中,已经难以具象地还原这些色彩。有些色彩名对应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生变化,而另一些衣衫因为手作的原因,在不同光线下显示不同的色彩,更难以用潘通色简单地一一对应。想到这些遗憾,作为现代人,恨不得穿越回去给帝后妃子们每人注册一个ootd分享帐号,才能留住时光中转瞬一逝的美。
0
3
艺术永动机
为何清宫剧如此令人着迷?因为紫禁城里不仅有帝王后妃的勾心斗角,也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清代是中华文明工艺美术集大成的时代,加之中国古人对于染色、织造工艺的探索从未停止。清代宫廷服饰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织染和纺织等工艺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体现。
成千上万的宫廷服饰,大多出自皇家内府经营的江南三织造,丝绸锦缎的流光溢彩,刺绣纹饰的精美绝伦,与臻入化境的缂丝技术珠联璧合。
“一寸缂丝一寸金”,苏州评弹的唱词唱出了缂丝作为皇家御用织物这样一种身居top1的底气。
缂丝又名“ 刻丝”,是一种工艺精巧织法,通经断纬,纹饰边缘更换各色彩纬的结合处,呈现一丝裂痕,仿佛雕琢镂刻的效果。缂丝的色彩可灵活调整,织物整体高雅尊贵,是用织机做画的艺术,缂丝高手技艺呈现出的缂丝画美仑美奂。
谈及多年与宫廷织物打交道的个人体验,章新提到的最多的词汇就是:感动、惊艳。“宫廷衣物是真正的高定,量身定制,如意馆画样,御批准做,江南织绣完,回到宫廷造办处成衣,每一件都是独特的。织物虽然是经纬平面织出的,但其设计并不是平面艺术,是为立体为人体准备的艺术。植物织染的各色纹样之下,还潜藏着繁复精美的暗纹,若隐若现的浮动在衣物上,这样看上去,整件衣物的光效是流动的,这是现代廉价的喷绘印染达不到的效果。”
故宫传统色,早已从高墙深宫内走出,幻化成国潮经典。一代代王朝的更迭,或徐或疾,实在过于宏大,而这一件件衣物,却曾经包裹着确切的个体的生命,随着真实的呼吸一起寻青踏马,又在历史的波澜中保存至今,与我们一起迎来国风的高光时刻。
编辑:若菲
撰文:韶声
新媒体编辑:兰昕雨
排版:Yuri
设计:姜黑勒久
图片:嘉德艺术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