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硕士回台种有机欧洲生菜 陈韦宇:台湾农业不悲情

陈韦宇德安有机农场。(图/新北市政府农业局提供)

记者陈宛贞/采访报导

「我想做没有人做过的东西,做出来就有自己的一片天,别人都要追赶我。」7年级生青年农夫陈韦宇取得牛津大学电子材料硕士后,在家人的反对之下,依然选择回到新北市淡水区,卷起袖子经营农场,栽种有机欧洲生菜香料等高品质作物经历长达一年多的失败后种出心得,许多异国餐厅主厨一试成主顾,让他的农场常常供不应求。

陈韦宇日前代表新北市参加中华民国农会举办的「107年度跨世代农业经营经验分享竞赛」,荣获亚军。此次奖项的主题是跨世代农民开创磨合、交流,传承农业经验的过程、生产技术的改良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新市场的开发经验等,陈韦宇接受《ETtoday新闻云》采访时谦虚的说,经营农场才短短几年,就可以跟传承两三代的农场竞争,是他的荣幸,「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只是我种的东西比较不一样。」

陈韦宇的「德安居有机农场」已经迈入第3个年头,当初一手包办农场整地到建造、栽培,无中生有,也取得有机验证,培植成功的有佛罗伦蕃茄、绿橡木莴苣、瑞士甜菜、义大利芝麻叶等等。他经常飞到南法普罗旺斯德国等家取经,合作的餐厅主厨也会告诉他,什么样的生菜口感视觉效果较好。

▲ 青年农夫陈韦宇(左)。(图/陈韦宇提供)

谈到取得牛津硕士学位后转而从事农业的原因,陈韦宇说他一直对半导体跟能源有兴趣,现在也还是很有信心,但他的祖先就在淡水务农,深耕290年,累积深厚的农业底子,「饮水思源,我很感谢祖先让我去国外念书,所以要尽微薄之力报答。」当他学成归国、决定务农时,家人觉得小孩栽培了那么久,他居然回来务农,希望他从事电子、能源产业;但反对声音反而激起他的斗志,「如果要投入就要做出成就,所以才要更努力。人生是非线性的,转个弯、绕个圈就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他善用文献回顾的能力,在德、法、英等国网站上找到种植温度、湿度、气温、节令资料,「跟在学校学习一样,自己找资料很重要,像在做研究」,经历长达一年多的失败,还是坚持了下来。为达到欧盟的有机标准,陈韦宇采用义大利种子、德国培养土以及农粮署植物有机肥,「眼睛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所以要用就要用到最好的」,如此种植出的作物单价较一般农产品高,但绝对比餐厅进口国外食材便宜,吸引到不少客户,客户来了以后采购量变大,有获利就扩大规模成本也就降低了。

德安居透过直接与餐厅合作的创新经营模式,舍弃超市等通路,降低人力与包装成本,且合作餐厅大多都在台北,物流也很省。陈韦宇说,许多餐厅遇到节日时,因为食材不够,无法接太多生意,若要进口食材,因低温物流成本高,还有航班问题,需提前一星期下单,到台湾就不新鲜了,但德安居很有弹性,「只要开车载,临时食材不够要多叫也可以;餐厅卖多少、跟我们订多少,我们就采收多少,根本是客制化农场。」他说明,若农场在东部或中南部,主要消费人口还是集中在北部,运输成本高,「德安居的产区就是消费集散地,所以我们一直供不应求。」

他提到,台湾的农产品其实很好,但政府和农委会不善行销;还幽默的以近来的香蕉滞销问题为例,指出台湾农业缺少年轻人的创意。且台湾人特地飞到国外品尝法国料理,却鲜少有外国人特地飞来台湾,因此他推行「摘星计划」,提供好食材给年轻、有理念的主厨,帮助他们得到米其林餐厅认证。若能吸引外国人特地来台品尝,对观光旅游业就有帮助;餐厅生意好,农民收入也会提高,有机种植又不会造成土壤污染,一举多得。

▲ 陈韦宇于德安居有机农场。(图/陈韦宇提供)

德安居除了与餐厅合作,也将食材提供给采用「葛森食疗法」的癌症病患。他说明,对于癌症病患来说,食物就是最好的药,且实际上病患服用的药物也是从植物中萃取,「希望在能力之下做到最好,做到医疗等级的食材,种出来的植物也更有能量。」这类订单目前约占全部的2至3成,未来也有望达到5成。

谈到对德安居的未来展望,陈韦宇坦言,台湾农村缺乏新血,人才很难找,「因为年轻人来不会给履历加分,要把台北市、新北市的农业规模做起来,才可以吸引他们。」他也分享自身经验给有意从事农业的年轻人,想证明自己可以生存、养家活口,就要朝高经济价值作物发展,通路打出去时规模要扩大,「一个月没有赚到10万就不要做了。」

陈韦宇选择返乡务农,就是想证明台湾农业没有那么悲情、没有那么累,也成功打造出市场,「在这个最不被看好的产业还能玩出新东西,做到被主厨追着跑,很有成就感。」此外,他有空就会回到母校成功大学,帮教授做研究,钻研锂电池与替代能源,在农业与电子材料产业,都致力于保护这片他所深爱的土地。

▼ 德安居农场有机南法普罗旺斯蒲公英花。(图/翻摄自德安居有机农场粉丝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