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院士智能体”助农显优势
“你好,我是农民院士朱有勇的智能体。”在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日前举办的WAVE SUMMIT深度学习开发者大会2024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研究团队与百度共同打造的首个农业智能体——“农民院士智能体”正式发布。
据悉,“农民院士智能体”基于文心智能体平台创建,学习了朱有勇院士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农业知识,可以随时随地解答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科技助农惠农变得更便捷。
会上,来自云南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党委书记丁杏杏、云山村村民李福现场演示了与“农民院士智能体”之间的对话——“我想问一下旱稻什么时候种最好”“种植旱地优质稻需要注意些什么”“如果旱地优质稻持续病虫害怎么办”……“‘农民院士智能体’为我们山村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使农民随时随地解决生产问题有了新方法。”
出身于农家的朱有勇院士,一直对土地饱含深情。2015年,朱有勇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来到云南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决心扎根山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个位于云南西南部的农业县,曾经是一个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的深度贫困县。不过,在朱有勇院士眼里,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条件独特,不仅土壤肥沃,降雨量也适合农作物生长。
怀着“让农民过得更好”的朴素愿望,朱有勇院士带领研究团队积极寻找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他们在当地先后推广以旱地优质稻、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为代表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尤其是旱地优质稻技术,开创性地实现了水稻旱种,让当地水稻产量翻番,解决了农民的口粮问题。
朱有勇院士与研究团队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的成绩,被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逐渐将朱有勇院士视为“最好的老师”。多年来,朱有勇院士在澜沧县蒿枝坝村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小院,举办各类院士专家培训班,农民们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然而,仅靠院士和专家传授知识、培训技术,一对多难以分身,并不能满足一个县10多万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渴求。
如何让更多农民方便快捷地学到农业技术知识,甚至在田间地头就能立即解决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农民院士智能体”的出现,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村民可以随时提问旱稻种植条件、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农民院士智能体”以对话的方式模拟朱有勇院士对用户提问进行解答。
村民随时提问,“院士”有问必答。朱有勇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产业。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体是传达知识和信息最好的渠道。两者的碰撞,将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
据介绍,“农民院士智能体”将陆续在百度搜索、百度百科、小度智能屏等平台上线,只需输入“朱有勇”“农民院士”,都可快速访问“农民院士智能体”,随时随地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问题。
“第一次用这个智能体就觉得好神奇。朱院士的声音和样子都像真的一样,回答也和平时差不多,以后可以随时打扰这个智能体朱院士了!”李福说。在竹塘乡,丁杏杏正计划在更大范围推广“农民院士智能体”,让更多农民更好地用上这个智能体,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力增产增收。
农业是万业之本,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活。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表示,利用文心大模型智能体技术,助力在农业领域取得新突破,让农业技术成果实现高效普及。未来,我们将把智能体应用到千行百业,用科技点亮更美好的生活。(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