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越长越孤僻,越大越自闭,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错在哪

女儿今年上六年级了。

一直以来,她就是我贴心的小棉袄,懂事听话,从不需要我操心。

但最近我却发现,女儿越来越矫情、敏感、孤僻了。

她每天回到家就苦着一张脸,问她什么也不说,就把自己锁房间了。

我以为她只是受青春期激素影响,就没太在意。

直到前几天,我半夜起床上厕所时,听见女儿房里传来阵阵啜泣声,这才让女儿说出了压抑在心底的苦恼:

她一个好朋友最近不跟她好了。

原因是朋友好几天没等她一起下楼做课间操,放学回家路上,也没有跟她结伴回家。

她不知道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又不好意思去问,所以一直纠结到半夜还在难过。

结果我第二天和对方家长联系时,小女孩却一脸茫然说,她俩不是一直都是好朋友吗?之所以没有结伴一起走,是因为看到女儿自己先走了。

原来,女儿痛苦的根源,是内心戏太多。

后来,问了周围的妈妈们,才发现女孩们好像都有类似的情绪困境:

生病请假,一直放心不下作业,反反复复问作业没写怎么办?老师会不会批评?

明明被同学欺负了,却还是在反思自己:别人是不是讨厌她?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甚至,别人一句玩笑话,也能惹得孩子各种猜想、各种分析。

总之就是,别人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似乎都能在女孩们的脑中掀起惊涛骇浪。

然后一直被内心的纠结、焦虑、恐慌等情绪撕扯着,消耗着。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带着这种困惑,我开始尝试寻找答案:看教育类书籍、上网搜索相关知识......

这才发现,每一个女孩教育烦恼的背后,都是“女孩大脑”的特点在发挥作用。

首先,女孩天性敏感,这就导致了她们容易矫情、情绪化。

就拿孩子打翻牛奶这件事来说,我不过多唠叨了几句,让孩子下次要注意点,不要毛毛糙糙。

一旁的儿子,我说完,他就翻篇了,什么事都没有。

但女儿就不一样了,她能敏锐地察觉到我语气中的一分不耐烦、两分指责、三分失望,然后,就开始生气。

哪怕我并没有这样的情绪,但也阻挡不住女儿的“过度解读”。

结果,她越察言观色,越反复琢磨,也就越容易受伤。

其次,是女孩容易深陷“反刍循环”,导致她们走不出情绪的牢笼。

就像牛反刍,把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一样,女孩会将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进行一遍遍回忆和播放。

结果不仅反复强化了负面情绪,还进一步加剧精神内耗。

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借了女儿的课外书,都一星期了还没有还,女儿便去委婉地提醒了一下。

后面,同学虽还了她书本,却也抱怨了她好几句。

结果女儿回家后,就一直在那里不停回忆同学的态度,自己当时说话的语气与措辞,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当。

后面,女儿更是开始设想各种“糟糕的结局”:同学会不会不跟我做朋友了?大家会不会都觉得我很小气?

一直揪着无法改变的过去,反复咀嚼不放,就是一场自我消耗。

在心理学上,这种不断透支内在能量的人,就属于耗能型人格。

而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若长期在小事上消耗心力,在情绪上消耗精力,她是很难过好这一生的。

我们常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教育也是如此。

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疏忽后,我根据相关资料,整理了下面这6句话,希望帮助女儿养出吸能型人格,不断丰盈自己,远离内耗。

1. 不自证:你的价值,只取决于你自己

一位老师做了个测试,他把100元揉成一团,然后问谁想要,学生都举起了手。

老师又把100元放在地上踩了一脚,问谁想要,学生还是纷纷举起了手。

原因很简单,100元的价值不会因为别人对它做了什么而贬低。

女儿,做人也是如此。

生活中难免有贬低、打击、否定你的声音,如果你因为别人的质疑和评价就去辩解,只会掉进自证的陷阱,陷入自我的内耗。

要知道,当窗户布满灰尘时,我们不会认为是窗外的风景变丑了。

那为什么别人说出糟糕的话时,我们要觉得糟糕的是我们自己呢?

你就是你,所以请记住:

永远不要拿别人的态度,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做好自己,提升自己,那些质疑你的声音自会随风而去。

2. 不在乎:生活没那么多观众,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博主@C妈曾带女儿做了个实验:

她给女儿化了一个非常浮夸的妆,然后一起去逛超市。

女儿走在前面自由活动,她在后面偷偷拍摄。

回看录像前,她问女儿:“你觉得会有多少人看到你觉得奇怪呢?”

女儿说:“我感觉所有的人都盯着我看。”

但事实是,擦肩而过的那些人,有的只是匆匆一瞥,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她。

女儿,这就是聚光灯效应: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人会过多关注你。

所以啊,当你犯错、出糗,或者害怕表现不好而畏手畏脚、纠结计较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看得小一点,卸下心里的负担。

当你不再过多关注别人的眼光时,你会发现,生活可以更加自在洒脱。

3. 不讨好:你可以真诚地拒绝任何人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幕:

有个邻居总是爱借别人的东西,还常常有借无还。

这天,邻居又来小雪家借杂志看,夏东海和刘梅不好意思拒绝,小雪却直接拒绝了:

“不,对不起阿姨,这本杂志不能借给您。”

事后,夏东海问小雪怎么可以这么轻松地说出来“不”,小雪一语道破问题的本质:

“说不本来就不用理由,我有权利拒绝别人,无法说不是一种控制力差的表现。”

是啊,毕淑敏也说过,拒绝就是一种权利,你那么好说话,又有谁能体谅你?

女儿,你可以热心肠帮助别人,你也可以干脆拒绝你不想做的事。

你不必为了取悦别人而活,更不必为了顾及别人而委屈自己。

真正关系好的人,是哪怕你拒绝了他,他也不会因此而责怪你。

4. 不自卑:就算别人不喜欢你,也不妨碍你走好自己的路

有一位画家想画一幅人见人爱的画。

于是,他把画好的作品拿到街上展出,让大家在画中标出他们认为的不足之处。

结果,整幅画被涂满标记。

次日,画家改变策略,重新画了一幅一样的画,让人们在认为画得好的地方标记。

结果,曾经被人挑剔的地方,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他不禁感慨:“原来,无论我做什么,都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那就没必要在意太多了。”

是啊,女儿,这个世界上有人不喜欢你,是常态。

与其费力不讨好,白白受折磨,不如屏蔽掉那些消耗你的人。

努力活成喜欢的模样,哪怕依然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5. 不焦虑:你内心所担忧的事,90%都不会发生

女儿,你是否察觉到,自己的生活总是十分紧绷,每天都在为各种事情焦虑。

考试还未开始,你就担心考砸会被老师批评;

下周一需要在红旗下演讲,你这周就开始紧张,生怕自己表现不好。

这样的你,就像沙漠上的沙鼠,因为害怕旱季来临,每分每秒都在囤积粮食。

但最后,它们辛苦囤积的草根,大多直到腐烂都没有用上。

女儿,很多时候,真正让人疲惫的不是既定的事实,而是你头脑里提前冒出的一个个糟糕的念头。

所以,永远不要为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焦虑。

与其为不确定的明天胡思乱想,让自己陷入痛苦不能自拔,不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

告诉自己:“我所担心的事情,绝大多数都不会发生。”

6. 不纠结:把过去的杂草清除,不做情绪的奴隶

有这样一幅漫画:

一个人拿着一袋垃圾走了一路。

直到路人提醒,男人才惊觉,原来自己一直带着垃圾上路,不仅负重累累,还惹得了周围人的厌弃。

女儿,看完这幅漫画,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很傻。但生活中的你,又何尝不是经常“提着垃圾走路”呢?

比如,遇到了一些破事,就会连着好几天闷闷不乐;

经历了一次伤害,就时不时悔不当初,不肯释怀。

殊不知,当你反复纠结于那些痛苦的、愤懑的事情时,生活的阴霾也会久久不散。

要知道,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转不过来的弯。

凡事向前看,该放的放,该忘的忘。

接纳世事无常,努力过好当下,我们才能为生活腾出空间,容纳美好,重启快乐人生。

最后,分享一张图片:

每个女孩的大脑里,其实都住着一个耗能的小人。

她或焦虑,或苦恼,或自卑,或纠结,或悲伤……

这些因为敏感而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每天都在孩子的脑海里消耗她们的能量,让她们疲惫不堪。

作为父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就是帮助孩子驱除脑中的“小人”,让阳光重新照进她们的生命。

点个赞吧,愿父母们都能多一份察觉,多一份关怀,把上面6句话送给女儿们,助力她们打造强大的内心,拥有冲破桎梏、翱翔九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