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與她的相機:伊麗莎白二世用鏡頭捕捉的人生微光

伊丽莎白二世访问南太平洋图瓦卢(Tuvalu)时使用限量版Rollei 35 Gold拍照。 图/美联社

文/戴郁文

…你总是希望后代子孙会对这些照片感兴趣,他们可能还会惊觉,原来你也曾经年轻。」

——2022年5月1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1926-2022)

英国在今年6月才盛大举行白金禧年庆典,庆祝女王登基70年,未曾想三个月后,人们便与这在位最久、最具群众魅力的跨时代女性君主告别。BBC Studios在五月底、接近庆典期间推出纪录片《伊丽莎白:未见过的女王》(Elizabeth: The Unseen Queen),以女王登基前生活为主题,公开大量的王室家庭录像。

纪录片中,96 岁的伊丽莎白女王亲自担任旁白,讲述心路历程也与自己的青春对话,宛如一封给自己和国家的情书,也为观众创造史无前例的亲近感,相当动人。这是她最后一部参与的王室纪录片,也是在生命最后阶段留给人间的遗产。

「摄影机一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摄影器材极其昂贵的20世纪上半,英国王室除了要面对公众生活的镁光灯,私下也相当喜欢摄影,从底片录影机玩到底片照相机,非常时髦。许多由女王本人、父亲乔治六世国王、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妹妹玛格丽特公主、丈夫菲利浦亲王等高级王室成员亲自拍摄的影像,都可在《未见过的女王》中看到。

一些画面记录了乔治六世带着摄影机与家人作伴时,底片盒子成为幼年女王手中的玩具。而女王长大后,换她摄影器材不离手,相机、测光表和其他配件也成为逗弄新一代王子公主的道具。

他们对摄影的热爱,亦成为影集《王冠》(The Crown, 2016-) 出彩的桥段。剧里乔治六世在1947年女王大婚时,送她一部底片录影机作为贺礼,并说道:「若妳的婚姻如我这般幸福,我不希望妳错过任何一刻。」女王的摄影兴趣确实与父亲息息相关,真实世界中,她在二战前便收到父亲赠与的录影机,自此热衷于录制家庭影片来把握生活。她的摄影在虚与实之间,也连结了父女两世代的叠影与记忆。

童年时期的伊丽莎白二世正玩着底片盒子,照片可能由乔治六世或其他家人拍摄。 图/《伊丽莎白:未见过的女王》

家人拍下少女时期的伊丽莎白二世。 图/《伊丽莎白:未见过的女王》

照片拍摄于1947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右)与父亲乔治六世(中)及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左)在英国前卫号战舰(HMS Vanguard)上拍摄。 图/《伊丽莎白:未见过的女王》

▌镜头背后的神秘与自由

世人皆知女王热爱狗和马,却少人知道她热衷摄影,而且是王室中最为投入的一位。她时常随身携带录影机或照相机记录家人与旅途风光,大众媒体也留下不少她使用摄影机的身影。

官方在庆祝女王80、90岁生日和登基60周年各发表了「关于女王的几件事」,其中皆特别提到她对摄影的热情,尤其享受拍摄家人的画面。查尔斯三世也在2016年纪录片《伊丽莎白九十岁:家的礼赞》(Elizabeth at 90: A Family Tribute)说道:「我妈妈不论何时,只要条件允许,就会拍一些照片」「不然就是我父亲拍」。

在这些时刻,亲王的表妹希克斯夫人(Lady Pamela Hicks)在2022年口述传记《Queen Elizabeth II: An Oral History》提到一个特殊的时间点: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在肯亚树屋上从公主晋升为女王那夜——也是乔治六世去世那夜——正带着相机沉浸在野生动物世界里,「她用相机拍下所有动物并观赏牠们——就是他们(夫妇)喜欢做的那些事。」

1952年乔治六世去世那夜,伊丽莎白二世在肯亚正带着相机沉浸在野生动物世界里,这是她所拍下的大象家族画面。 图 /《伊丽莎白:未见过的女王》

菲利浦亲王为安妮公主拍照(左)以及安妮公主正在玩伊丽莎白二世测光表的画面。 图/《伊丽莎白:未见过的女王》

在女王豪华却充满规范的人生里,她的行止举措,莫不尽力恪守王室庄严、保持中正,鲜少对外展现个人偏私、喜好与创意。除了与普世价值相符的动物爱护、王室赛马活动、引导关注的亮眼服饰,或是随时代与民众建立桥梁的新尝试,几乎一切都与国事和王室有关,没有属于她个人的鲜明性格。

甚至1969年形象纪录片《王室生活》(Royal Family)首次公开「看似私下」的生活场景里,虽然王室成员们各自展露嗜好,包括亲王画水彩画、王储拉大提琴、女王爱狗和赛马,却没有任何人手持摄影机的画面。

也许当时的公关策略,认为摄影兴趣及创作(尤其是「家」的主题)在20世纪无助于强化王室的体面与辉煌,大众既无法理解其中的雅兴,也不会为此感到更多的真诚与亲切。故此,女王的视界得以一直保持神秘,不被急切探究。直到2016年,《家的礼赞》才第一次曝光部分作品,许多影像连高级王室成员都是第一次见到。近年王室社交帐号下,渐渐出现想要一睹女王摄影作品的留言,可惜的是,除了散见于近年纪录片,目前仍难以寻得其他公开档案。

摄影机的小小观景窗,恐怕是少数能让女王流露自我、展现风格视角的空间。女王身分使她谨慎隐藏个人视野及隐私,却也因此拥有镜头内的独立与自由。

伊丽莎白二世戴着大胡子拿着Rolleiflex TLR相机出席一场活动。 图/《伊丽莎白:未见过的女王》

1957年伊丽莎白二世(右)在赛马场边使用16mm录影机拍照。 图/美联社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女王常在赛马场边或出访他国时,常随身带着摄影机。照片资料显示,50、60年代她最常带着公开亮相的,是中片幅双眼相机「Rolleiflex TLR」。TLR相机(双反相机,Two-Lens Reflex) 是德国禄莱公司(Rollei)在1929年推出的经典设计,由两个镜头组成,一个取景、另一个拍照。

Rolleiflex TLR现在看来充满复古风情,当时却是最能取得接近人眼所见画面的随身相机,不仅轻便耐用、作工精良、画质极佳,还具备明亮的观景窗。直到50年代单眼技术成熟以前,它是许多专业人士的收藏目标,也是其他品牌争相学习的制造技术,对相机发展史有决定性的影响。

女王的相机几乎都是时代经典,如同谈到TLR相机就不能忽略Rolleiflex、谈到RF相机(旁轴相机,Rangefinder Camera),就不能不提到Leica M3。而女王两台全都拥有。

根据徕卡相机公司(Leica Camera)官方粉丝页,女王于1958年获赠了「Leica M3」,并成为之后几十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张1986年庆祝60岁生日的纪念邮票,就有她拿着这台相机的照片。

1986年庆祝伊丽莎白二世60岁生日的纪念邮票(34便士版),中间照片是1973年她手持Leica M3相机。 图/Collect GB Stamps

1974年,伊丽莎白二世(左)巴德明顿赛马比赛前,使用相机Rollei 35 Gold Limited Edition为爱马「Columbus」拍照。右为夫婿菲利浦亲王。 图/法新社

M3是德国徕兹公司(徕卡相机公司前身)于1954年发表的一款35mm相机。如果徕卡是35mm RF相机的典范,M3就是典范中的典范。它集结了德国二战前的工艺精华、拥有最复杂的光学结构,以及M系列里最出色的观景窗和对焦精准度,是50年代全球各大品牌争相模仿的经典与创意导师,巩固了品牌神话地位。

M3深受20世纪下半专业摄影师的喜爱,包括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在内皆以它创造许多不朽的纪实图像;业余爱用者名人榜也非常亮眼,除了英国女王,还有猫王、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甚至詹姆士・庞德。1959年的小说《金手指》(Goldfinger)让 M3 成为这位皇家特务的酷道具。身为曾是一时相机之王的M3,至今也仍有许多人使用,更是徕卡玩家不容错过的传奇机型。

1986年,女王还收到进阶版的M6。这款相机在1984年开卖,但她拥有的是印有王家徽号「EIIR」的特别版。而M3、M6这两款徕卡,便是女王70、80年代最常公开携带的相机。她拿着M3相机的一系列照片,也被玩家戏称为「最强业配」。

左为1952年巴尔莫勒尔城堡,查尔斯王子把玩着妈妈伊丽莎白二世的Rolleiflex TLR背带。右为1973年,伊丽莎白二世皇家温莎马展中带着M3相机,脚边为女王的柯基犬 图/欧新社、Queen Elizabeth II脸书

1995年5月12日温莎城堡的一场马车驾驶大赛中,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使用徕卡M6相机为菲利浦亲王拍照。 图/法新社

另一个常出现在女王70年代照片里的,是曾为世上最小的35mm随身相机「Rollei 35 Gold Limited Edition」。其华贵的金色外壳及轻巧便携的尺寸,光外观就是不错的衣着配件。2017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看到BBC庆祝女王白金结婚纪念日所发布的照片时,就特别指认。他表示这是1972年前总统薛尔思 (Benjamin Sheares)赠与来访的英国女王、亲王和公主三人各一台、出厂自新加坡的限量版Rollei 35 Gold。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禄莱公司在70年代到新加坡设厂制造相机和镜头,对相机工业具有领先意义,不仅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还传授有助于晶圆及精密工程的先进技术。但此举也动摇了「德国制造」的声誉,因缺乏市场认同度,外加赶上德国相机产业不景气的时期,最终在1981年关闭新加坡工厂、宣布破产,此为后话。

女王自然也赶上了数位化时代,她用的是90年代发表的数位底片相机「Canon Sure Shot 80 Tele」。2000年5月12日,这位时髦老太太隐身在车门旁,用这台相机为正在参加马车驾驶大赛的丈夫拍照。这个画面被媒体捕捉到,一时广为流传,这也很有可能是最后几张女王使用相机时被拍到的身影。

纪录片里少数公开女王拍摄的作品,主要都是影片而非照片。事实上,女王年轻时,带着16mm随身录影机走遍国内外,拍下无数精彩画面;我们也可以从历史照片中,看到她拿着随身录影机捕捉画面的潇洒身影。

伊丽莎白二世拿着16mm录影机为查尔斯三世拍照。 图/《伊丽莎白九十岁:家的礼赞》

▌以她为核心的摄影宇宙

我们无法得知女王如何秘密处理她的摄影作品,例如宫殿是否有专属暗房或底片冲洗员?器材收藏、相片展示的习惯如何?拍摄技术与构图喜好,是否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在王室档案馆释出更多相关文件前,这些都是谜团。在此之外,我们可以认识以她为核心的摄影宇宙,尤其是与大量顶尖摄影师紧密相连的生活圈。

除了如影随形的摄影媒体,以及赞助长达67年的皇家摄影协会,女王的摄影宇宙还包括历代为她拍摄肖像的王室摄影师。其中不少王室摄影师在英国摄影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例如,与王室合作最久的摄影师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1904-1980),从30到70年代皆为温莎家族30多位成员拍摄肖像,对二十世纪中期英国王室与君主制的公众形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比顿拍摄的对象大多是王室、明星或名人,他喜欢塑造具有理想性的画面,呈现童话、典雅,甚至抽离现实的神秘美感,以此为王室创造高贵、豪华与神圣的视觉形象。他为女王拍摄的经典照片,包括1953年加冕礼纪念照,以及女王逝世第二天,《时代》和《解放者》共同使用的那组封面照——那是比顿在1968年,最后一次为女王拍摄的肖像。照片省去传统象征王权的华丽与闪亮装饰,改以简单的蓝色背景、衬托海军斗篷的俐落线条,也打造一个永恒内敛的君主形象。

女王逝世第二天,《时代》和《解放者》不约而同使用比顿在1968年为伊丽莎白二世拍摄的肖像。 图/时代、解放者

1953年,比顿为伊丽莎白二世拍摄加冕礼纪念照。 图/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比顿不仅是君主制的忠诚拥护者和时尚摄影师,同时还跨足舞台和电影设计,也得过两次奥斯卡服装设计奖。1964年的电影《窈窕淑女》中、女主角奥黛丽赫本那袭令人难忘的礼服,就是由他设计。比顿乐于守护传统制度,又具备时尚眼光,才能让他坚定地在守旧沉重的王宫氛围、还有需要人性面孔的新时代之间,持续寻找平衡点(注:比顿在私人日记里其实对王宫充满批判)。

根据《Queen Elizabeth II: An Oral History》所述,比顿是著名的星期四俱乐部(Thursday Club) 成员。这是一个仅限男性参加、充满色情笑话的定期吃喝聚会,菲利浦亲王也是其中一员。这个俱乐部里有一群被称作「社会摄影师」(Society photographer)的王室摄影师,除了比顿,还有一位与之风格截然不同的后辈斯诺登伯爵——他甚至在之后加入王室与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结婚、成为女王的妹婿。

斯诺登伯爵是英国400多年来第一位与公主结婚的平民,虽然他们的婚姻只维持18年,但离婚后,他仍然继续为女王拍照。他除了拍摄王室成员、国际名人及时尚题材,也拍摄街头、儿童、老人与、精神病患,作品受到评论家的欢迎、被广泛出版。他的作品在国家画廊和多个博物馆展示,他也还是得过两座艾美奖的电影制片人。

斯诺登伯爵为多位英国王室成员拍的照片。 图/《Koto Bolofo: Lord Snowdon》(2011)

尚未登基的伊丽莎白二世,在国家公园度假时被家人拍下的影像。 图/《伊丽莎白:未见过的女王》

回顾女王人生,从自己的父亲、家庭到身为君王的公务生活,其实身边充满着与专业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交流的机会。

「回顾过去未必是为了怀旧」

过往人们总是看到女王作为家庭典范与社会领袖的公务生活,但在她表现个人的智慧与勇气之余,人们对女王的私人生活依然感到陌生和神秘,也难以见到由她亲自执掌的镜头画面。女王为了持身中正所做的牺牲,包括了这些无法与人分享的作品。也许人间谢幕前,她最不羁的人性就寄托在自己的摄影作品里。

「回顾过去未必是为了怀旧」,这是女王在《未见过的女王》里的旁白台词,这更使外人好奇她相机里的视界。我们也许带有些许窥探的心态,但不可否认的是,若能知道一国之君的视线落脚何处、曾经为哪个瞬间创造永恒,人们也许就能从更多元的视野看待人间样貌、创造更多与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机会。

也许女王人间谢幕前,最不羁的人性就寄托在无法与外人分享的摄影作品中。图为女王使用相机Leica M3。 图 美联社

编辑/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