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台学生谈两位桂冠得主:名气大 没架子
陈珈惠自MIT毕业后,返台至中研院经济所担任助理研究员,目前在日本京都大学任教并从事研究工作。
陈珈惠表示,她深受指导教授荷姆斯壮的启发,「老师总是告诉我,不要只着眼于大问题,任何有趣的小问题都可能有重要的贡献」.这个观念给她很大的启发,惊觉原来大学者们也可以是从小问题开始着手。
两位得奖学者的研究成果早在1980年就很有名,但学生们都说,「两位名气很大的教授,待人却完全没有架子。」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的中兴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纪志毅表示,他在博士班时上过哈特的课,同样在哈佛经济系后面3届的台湾学生,还有目前在台大经济系任教的黄贞颖、政大金融系教授张兴华。
纪志毅说,哈特教授上课就像一般教授,会尽力讲清楚让学生听懂,但最令学生们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哈特、荷姆斯壮和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泰勒尔(Jean Tirole),都是一起研究、发表论文的好伙伴。
台湾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冯勃翰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也曾是哈特在罗大讲座的「小书僮」。
冯勃翰回忆,罗大每年由所有博士生票选出一位经济学者来办大型讲座,他大量接触哈特发展出来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并在校提名哈特,后来哈特果真成为当年讲者,而他也自然成为哈特在罗彻斯特的全程地陪与司机。
冯勃翰说,罗大讲座一直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实力股」,此次哈特会得奖,他一点都不意外。
他说,当年趁着接待哈特的机会,在车上边开车边讨论哈特的知名学说,彼此争辩,但哈特都没有因为名气大就自满,还持续丢出一个又一个故事和观察,让学生可继续从讨论中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