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超商「店面变仓库」 营运绩效竟大胜统一超、全家

OKmart总经理魏国志。(图/ 骆裕隆)

去年,由于3级警戒长达数月,街上人潮大幅减少,绝大多数零售业者的生意都受到冲击,例如超商双雄统一超、全家,双方均罕见衰退,各自交出了税后净利年减约13.5%与37%的成绩。

然而,与此同时,一匹意想不到的黑马杀出重围──OK便利商店(OKmart,以下简称OK),去年营收持平,营运绩效竟逆势成长逾20%!

多年来位居超商老四,论店数、论行销资源、论话题声量都远远不及其他同业的OK,究竟如何办到?

摊开近年新闻,或许,你就能嗅到一些蛛丝马迹。

当两大对手开上万店

它关店、让货架给网购包里

2018年,有报导指出,OK开始陆续关闭门市,一度从9百多店删减到不到8百家,整体数量增减约10%。

比起握有6千多店的统一超、4千店的全家,OK可说早已输在起跑点,业界好奇,再关店岂不和自杀没两样?

2年前,网路上开始悄悄出现OK相关讨论串,包括:「OK是要转型成仓库了吗?」「这是被便利商店耽误的物流中心?」内容大同小异,全都指出店内几乎被网购取件包裹塞满,连贩售的商品都似乎变少了。

然而,真正教人跌破眼镜的发展,出现在今年3月──OK与虾皮店到店携手举办联合记者会,宣布展开「双向寄件服务」。

顾名思义,消费者从此可在OK和虾皮店到店合计1千多家门市之间,自由选择要寄、取件的地点,不再受限於单一通路。相较于虾皮近年陆续与美廉社、亚太电信、85度C等品牌合作的单向取件服务,这种「双向寄件」,代表双方从物流配送、电脑系统到门市,大量资讯都得紧密串联。也难怪消息一出,有媒体甚至不客气的下标:「虾皮策略结盟,怎可能是OK!」

「外界会问,怎么可能是OK?大家不知道,这是我们布局了整整5年的成果,」OK超商总经理魏国志笑道。

整整5年,他们只全心投入一件事情:把自己的弱势缩小,优势全力放大。

OK的一连串改变,确实得从魏国志说起。过去,他是汽车业老将,为三阳集团征战30余年,立下不少战功。17年卸任南阳实业总经理后,才转任OK担任总座,踏进毫无经验的零售业。

「坦白说,当时(OK)真的非常、非常的辛苦,比量、比资源、比品牌,没有一项比得过(同业),」魏国志回忆,到职第一周,自己就碰到一起震撼教育──有7、8位全国推派出来的加盟主代表,直接杀到总部,要求向新上任的总经理请愿。他心想,自己身为零售业门外汉,至少得面对第一线加盟主的抱怨,才有机会解决问题,马上就安排会面。

充分了解状况、自己也做足功课后,他召集所有一级主管,邀请大家共同做出选择。

用卖车思维想5年策略

「3层次评估法」开发市场

「5年前,就在现在这个会议室,我问大家:『我们现在来选,是要自杀重生,还是被杀出局?』」魏国志坦言,自己当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集结所有人,一起认清自己身处的位置:「我们就是老四,我们已经落后了,继续追在其他超商的脚步后面跑,根本等死。想超车,只能改变赛道!」

如何改变赛道?他的策略从汽车业思维脱胎而来,着眼的,是5年后的未来。

「以前一台新车要改型,从设计到量产至少5年起跳,所以你要判断的是5年后的事情,」魏国志说,凭空想像的难度当然很高,因此他习惯把判断基准拆成3块:大环境(整体社会环境、经济、科技演变)、中环境(竞争同业的情况)、小环境(自己公司的内部评估,包括财务、员工、合作厂商体质等)。3者层层对照,就能找出看似崎岖,但是最适合自己的路。

近几年,OK许多乍看教人摸不着头脑的策略,正是以此为基础。例如关店,主因是大环境中的超商趋于饱和,中环境中的同业展店资源又更多,不如换个角度思考:「我的这家店,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长期获利不佳的店,代表民众没有需求,就盘点是否关闭,若获利差但人流高,则可另案讨论。

又例如率先发展OKmini智能贩卖机,也是基于同样逻辑。它可填补另一个市场空隙──在台湾都会区,走几步就能看见超商,但在某些难以进入的特殊地点,例如军营、商办大楼、医院、校园内等,却还有大量消费者等待被满足。此时拥有3种温层,占地空间小,还能搜集消费数据的智贩机,就很适合进驻,目前全台已扩点约4百台。

「要说大赚也没有,大约是损益两平。但它帮我们进到以前进不去的地方,接触到以前碰不到的客人!」魏国志透露。

以上策略,多以节流或开发新市场为主。至于开源,在研究大量资料与网路讨论串后,他决定瞄准「网购取件」这条路,全力冲刺。

原来,一间超商的收入来源大致可分成3块:商品销售(如买饮料)、代收代付(如缴手机费)、包裹寄取件(如领取网购产品)。

寄、取货变客户上门主因

转攻物流,商品报废降4成

过去,商品销售向来占营收最大宗,但随着近20年来电商崛起,网路购物迅速普及,天平竟渐渐往后者倾斜:「我们发现一件惊人的事情:让消费者走进超商的原因第一名,已经变成『寄货取货』了!现在是以取货寄货为主,顺便再买点东西。」魏国志说。

消费习惯转移,成为OK重新自我定位的立基点。那该如何取得数量最多、占比最大的网购取件包裹?答案是:找2C(个人对个人)市占率最高的虾皮!

「2019年时,我们是4大超商里面,唯一还没能跟虾皮合作的一家,」魏国志苦笑道。身为老四,他自知店数比不过人,却也没有看轻自己:「我们有8百多家店,以超商来讲最小,但以通路来讲也不少了啊!虾皮跟我们合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他费尽心思,终于在数月后说动虾皮,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从根本,改变服务的思维。

「我们开始向内部提出『包裹商品化』的概念,」OK超商商品企画本部协理谢礼诚透露。

他举例,一罐水只卖20元,照样会在店里被好好上架、陈列、结帐;一个网购包裹可能价值数百元到上万元,却经常因为被视为次要任务,而被随意堆叠、摔坏或甚至弄丢,「简单来说,我们要从物流端、理货端、门市端和作业系统端一起合力,保护好每一个包裹!」

这项政策,让OK门市起了翻天覆地的大转变。为了保护包裹,他们启动多次教育训练,向店员传达「收取包裹该有的服务」;为了让取货动线流畅,他们甚至牺牲了超商长年赖以维生的商品,调整品项并删减货架,例如将架上洗发精种类由3种减到1种;为了存放更多包裹,他们更参考图书馆,设计出底部附有轮子、可前后滑动的双排货架,方便消费者从层层叠叠的包裹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这2年,可以感觉到公司把重心放在虾皮的合作。店里空间不够,只要和物流、取货抵触的,都会以包裹为优先,」一位不愿具名的OK超商加盟主透露,例如杂志书报架、关东煮机、包子机、热狗机等,效益低和报废多的品项多数都被撤走,鲜食就转向做冷冻食品,放进冷冻柜贩售,但报废量也因此大幅降低,「我18年时每个月(报废)至少1万元,现在大概降到6千元左右!」原来,这就是OK被网友们戏称「仓库化」的秘密。

经历3年多鸭子划水,OK的努力终于浮上台面。2021年底,OK门市数量仅占全台超商的6%,但网购寄取件的数量,却已高达超商总量的15%左右。

前述把「取货」做到极致的策略,也让它与虾皮的合作后来居上。

我们进一步询问,有4大超商可选,虾皮为何独独与OK展开双向寄件?虾皮购物资深执行总监梁日威透露,最关键的是,「我们对于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的发展理念非常接近!」

结盟虾皮、爱买

扩大串联,还会有新血加入

网购取件数大增,不仅让门市赚取的服务费增加,更让人流变多,顺道购买商品的机率提升。再加上报废量减少,诸多因素加总,让OK创下营运绩效逆势成长逾20%的佳绩。然而,魏国志早已悄悄规画起下一步。

「这只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串联起更多通路,让这张(网购双向取件)网越来越扩大!」他笑道。去年第4季,OK低调与14家爱买量贩店结盟,在爱买内设立OK便利站,提供网购寄取件、代收代付服务,预计日后还有更多连锁通路加入。

商业发展研究院经营模式创新研究所副所长李世珍指出,虾皮店到店与OK的合作,确实有互补优势。「对实体店来说,location(地点)还是最重要的,」他分析,虾皮店到店多开在大马路上,除了取货,更有物流中继站的功能;而OK门市则多半深入巷弄、社区或甚至菜市场附近,在虾皮尚未能顾及的中南部,也有不少展店。

「你会发现,身为『超商老四』,反而成为OK这次逆袭最大的优势!正因为他没有任何包袱,反而能看见更多可能性。」李世珍强调。至于统一超、全家会不会有天也来效法这项模式,与虾皮合作抢攻网购市场?他观察机率不大,一来零售业向来有排他性,二来超商双雄对于自家Know-How极为保护,与电商业者密切串联的难度极高。

3月底,全家才刚刚举办了盛大的记者会,欢庆突破4千店;统一超董事长罗智先也曾在日前透露,正在积极寻找第7千家店的地点。相较于3大超商仍积极冲刺展店数,魏国志已毅然带着OK转弯,决定走自己的路。

有业者批评,一家货架减少、堆满包裹的超商,还能叫做超商吗?

「这个我欣然接受,我也不觉得OK必须是一间便利商店啊!」采访结束前,魏国志笑得坦然:「在我看来,未来零售业只有一个关键字叫『跨领域,无界限』,如此而已。」

商业周刊17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