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发动关税战将严重恶化中欧经贸关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张茉楠
历史经验表明,关税战不仅是一场经济博弈,更是一场政治和外交的较量。经过近8个月反补贴调查,欧盟委员会于6月12日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拟在目前10%的关税基础上,征收17.4%至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欧盟单方面对华发起关税战将使中欧贸易关系严重恶化。
欧盟委员会表示,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加征临时关税将于7月初生效,欧盟委员会将在11月之前实施最终关税,为期五年。根据欧盟公告,欧盟将对反补贴调查抽样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关税17.4%、20%和38.1%的反补贴税;对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平均加征21%的反补贴税;未配合调查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被加征38.1%的反补贴税,对于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税率。
欧盟加征临时反补贴税的目的十分明确,一是保护欧洲本土电动汽车市场;二是加速电动车本土化生产(根据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未来整车及供应链目标本土化率占比超过50%)。这源于中国电动汽车近年来在全球市场的强劲增长。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522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欧洲是中国出口电动汽车第一目的地。
分车企来看,2023年,上汽集团欧洲销量33.0万辆,吉利和比亚迪欧洲销量均约2万辆,占其海外总销量的比重稍低。荣鼎集团的研究显示,上汽集团面临欧盟所有电动汽车进口关税中最高的进口关税,以及欧盟有史以来征收的第三高反补贴税。由此可见,欧盟分级别加征关税的方式完全是对我头部企业的精准打击。
欧盟对华加征高额临时关税将使中国出口欧洲电动汽车受阻。欧盟中国商会调研显示,对大多数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使其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当前17.4%-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
其实,欧盟对华打关税战早在意料之中。近年来,欧盟不断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干预色彩趋于强化,其实质是披着“产业政策”之皮,行使“战略保护”之实。2021年,欧盟出台的《开放、可持续和坚定自信的贸易政策》就表示,欧盟将坚定不移地使用贸易防御工具,同时,欧盟也将改革竞争法,强调基于自身利益和价值观调整对外经济政策,加强经济与安全在对外关系中的关联度,这意味着欧盟未来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以及贸易政策将更趋保护主义色彩。而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崛起,并对以汽车为主要支柱产业的“欧洲制造”带来冲击,欧盟就在酝酿对欧洲汽车产业实施采取较为严厉的措施来保护欧洲工业。
在关键大选年,欧洲政治生态风云变幻,中欧合作面临新挑战。下一届欧盟机构地缘政治意识或将持续强化,右翼势力进一步上升,欧盟可能强化对华经济安全策略,在加征关税、出口管制等方面加大对华施压力度,中欧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
可以预见的是,加征高额关税是欧盟阻击中国电动汽车的第一步,预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优势还会采取更多政策工具。中国电动车企对欧投资也将面临一系列欧盟法律法规规制的约束,包括近期欧盟出台的《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新电池法》《外国补贴条例》,以及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其中《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分别就清洁技术的欧盟本土化制造比例、特定关键原材料的对外依赖度等提出要求。
市场竞争力靠保护是保护不出来的。欧盟筑起贸易壁垒只会令全球电动汽车更趋昂贵,拖拽全球向电动汽车转变的步伐,冲击并减损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同时,贸易战也将改变全球贸易体系,扰乱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并影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创新与合作。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