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吁自建晶圆厂 降低亚洲依赖
德国智库「外交政策协会」最近发布报告称,晶片的工业化生产集中在亚洲企业手中:韩国三星、日本东芝、台湾台积电,而台积电在最先进晶片的生产中更占据领先地位。图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一家科技公司内,工作人员在查看晶圆。(中新社)
欧盟8日公布《欧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计划投资430亿欧元确保晶片供应稳定,减少对亚洲的依赖,以避免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欧盟负责内部市场业务的执行委员布勒东(Thierry Breton)9日举台湾为例强调,如果台湾不再出口半导体,全世界的工厂会在3周内停止运作。
据《自由比利时报》报导,布勒东指出,欧盟一半以上的晶片需求依赖台湾,因此存在重大经济风险。例如若台海爆发军事冲突,便会带来「产业灾难」。他警告说,「如果台湾无法再出口(半导体),全球几乎所有的工厂都会在3周内停止运作。」
布勒东接受德国《法兰克福广讯报》访问时也表示,欧洲若想成为领先的市场,有必要兴建2至4座大型晶圆厂。他称,欧盟对5奈米以下的先进制程尤其感兴趣,并预期很快就会有大厂宣布投资。布勒东说,欧洲生产20奈米以上成熟制程晶片,但未来市场需要的是5奈米以下制程晶片,而后者却由美国和亚洲瓜分,这样的国际分工令人无法接受。
德国智库「外交政策协会」最近发布报告称,欧盟在半导体技术领域的地位显然是脆弱的。例如,美国公司在晶片生产软体市场几乎占据垄断地位,提供必要设备的公司亦是美国的。晶片的工业化生产则集中在亚洲企业手中:韩国三星、日本东芝、台湾台积电,而台积电在最先进晶片的生产中更占据领先地位。另外,晶片的测试和封装也主要外包给中国企业。
欧洲在生产光刻设备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荷兰ASML在该市场上拥有近乎垄断的地位。然而,由于欧洲没有能力建立完整的晶片生产周期,它还要依赖于自身无法左右的全球市场状况。除非加强半导体业的国际合作,欧盟才可以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