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遭多方反对 专家称“理论上还有谈判窗口期”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被抽样的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38.1%的反补贴税。
此外,对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平均加征21%的反补贴税;未配合调查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被加征38.1%的反补贴税。特斯拉可能在最终阶段获得单独计算的税率。
就在欧盟委员会发布上述声明后,来自德国的宝马、大众、奔驰先后发声,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来说,这一决定弊大于利。
“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遭到来自德国车企的反对外,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汽集团、吉利控股集团、MG品牌等也相继就欧盟的反补贴税决定发声。
欧盟委员会的决定会带来哪些影响?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相比美国市场,欧盟市场对中国车企更加重要。“此举对中国车企直接影响应该是价格上升,但不会影响中国车企在欧盟的布局,即便加征关税,中国车企的产品还是会对欧洲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何况欧盟还要担心中国对欧洲车企的反制裁。”
瑞银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Patrick Hummel表示,(欧盟临时反补贴税)理论上可能还有转机。“根据单独传达的信息,接受抽样调查的公司现在可对计算的准确性提出意见。到7月4日,欧盟委员会将公布对详细计算的说明,并在公布后立即执行关税(加征),最终措施将于11月4日公布,有效期为5年。因此,理论上讲还有三周的谈判窗口期,但我们认为,目前来看,相较于欧盟和中国达成协议从而完全避免关税的潜在情景,税率微调的可能性更大。”
遭遇多方强烈反对
“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如上表示。
大众汽车集团称,自由、公平的贸易以及开放的市场是全球繁荣发展、保障就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作为一家全球企业,大众汽车集团支持并倡导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政策。“长远来看,施加反补贴税不利于欧洲汽车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反对这一决定。”
奔驰方面也就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进行发声,称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奔驰方面表示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但不方便对正在进行的调查作进一步评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此举不仅损害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扰乱中欧新能源汽车互利合作,也将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欧方的做法涉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方保留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关于欧盟发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商务部发言人已经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阐明了中方的严正立场。中国产业界和商协会也发声表示坚决反对。
“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损害,并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税。”6月13日,“中汽协会数据”发表文章称,深感遗憾,坚决不能接受。
在上述文章中,中汽协方面指出,自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界从维护中欧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大局出发,积极配合调查,相关企业均按照调查部门要求认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调查中,欧方预设调查结果,倾向性地选取抽样企业,滥用调查权,随意扩大调查范围,严重扭曲调查结果。”
中汽协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电动汽车产品也深受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消费者的喜爱。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不仅给当地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费体验,也为当地电动汽车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上述文章中,中汽协还指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欧汽车产业已经开展了40年的良好合作,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浪潮中,中欧主要汽车企业间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面开展更为深度的合作,共同为促进全球汽车科技进步、绿色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中汽协表示,希望欧盟委员会不要将当前产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性整车贸易现象视为长远的威胁,更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要避免损害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希望欧盟汽车产业界理性思考、积极行动,共同维护当前双方合理竞争、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车企严正发声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公告,拟对包括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吉利控股对此表示非常失望。”6月13日,吉利控股发布《关于欧盟委员会披露临时反补贴税率的声明》指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损害欧洲自身利益,同时也会阻碍中欧经贸的发展。
吉利早已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在声明中,吉利控股称,始终支持自由贸易,主张公平竞争,严格遵守世界各国法律法规,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过去近20年,吉利控股在欧洲进行了大量投资,提升了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我们呼吁欧盟委员会慎重考虑其决定,共同寻找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良性发展环境的解决方案。”
记者注意到,吉利控股还在上述声明中表明自身的态度,称公司将密切关注欧盟委员会的相关决定,继续就此事与相关方跟进,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全球用户利益。
上汽集团也在6月13日发布的公开声明中表示:“我们注意到了欧盟委员会近期发布的公告,拟对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部分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在此,上汽集团对这一决定深表关切和遗憾。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上汽集团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和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全球消费者。我们坚信,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深感失望,相关措施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欧洲市场对于上汽集团极为重要。数据显示,今年1—5月,MG品牌在欧洲发达国家终端交付量超过10万辆,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每出口欧洲10辆中国车,就有7辆是MG”。
记者注意到,上汽MG品牌也在6月13日对外发布公开声明称:“对于欧盟方面不合理的贸易保护壁垒与不公平的市场区别对待,相信绝大多数致力于实现绿色低碳出行事业的同业、伙伴和用户,也会对这一明显有悖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原则的措施深感惊讶并坚决反对!”
上汽MG品牌表示,作为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欧洲市场的领军者,MG品牌坚持以技术创新的巨大投入,以及全球领先的品质深耕全球主要新能源市场,并得到欧洲消费者的广泛信赖和信任。2023年,MG品牌在欧洲市场实现终端交付231818辆,十二年蝉联中国汽车品牌欧洲销量冠军,其中 MG4 EV 获得欧洲紧凑型纯电车销量的冠军,并荣获英、法、德等汽车大国的年度车大奖大满贯等,为欧盟消费者提供了绿色环保的优质产品。“这些成绩是用中国汽车数十年如一日追求技术进步的投入,是用上汽在技术上的创新而非补贴获得的。”
上汽集团始终深耕技术。上汽集团在声明中直言:“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构建全球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过去10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我们依靠技术创新,而非政府补贴,竭诚为中国以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产品。随着上汽名爵在欧洲市场销量的日益增长,我们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绿色工厂引入欧洲。我们希望通过积极举措,促进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我们殷切期望欧盟能够认真倾听中、德两国汽车企业的呼声,坚决避免人为设置新能源汽车贸易壁垒,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开放的对话和合作,才能克服挑战、实现共赢。”上汽集团还呼吁欧盟委员会慎重考虑其决定,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伙伴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共同寻找促进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上汽集团还表示,未来将继续与全球合作伙伴保持开放的沟通和合作,也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措施,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全球客户的利益。
MG品牌则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并参与全球竞争,是数代中国汽车人开放、学习、合作、拼搏和长期努力的结果。中国汽车持续发展并惠及全球消费者的历史趋势不会改变!”
除了上述车企,其他车企也在发声。蔚来方面表示:“强烈反对用增加关税这样的方式阻止全球电动汽车的正常贸易,这对于全球的环保、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阻碍而非促进。蔚来不会因保护主义而动摇我们在全球市场长远发展的决心。在欧洲,我们将继续服务好蔚来用户,并积极开拓更多的国家市场。对于欧盟的政策,我们将持续关注、评估,并根据进展调整商业计划。在调查的最终结论宣布之前,我们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仍然抱有希望。”
零跑汽车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直言:“我们还是会坚持全球化的战略方向。”
加征关税影响几何?
“这一措施被中国方面视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基于开放竞争形成的优势,并且可能扭曲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对于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声明,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记者说道。
柏文喜指出,这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销售成本将上升,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关税的增加,中国车企的利润空间可能会受到压缩,影响其在欧洲市场的投资和扩张计划。间接影响则是这一措施可能会促使中国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此外,中国企业可能会寻求新的市场或通过在欧盟当地建厂来规避关税壁垒。
Patrick Hummel则指出,若欧盟委员会此次预披露的临时性关税成为最终裁定,预计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进军欧盟的中国整车厂群体将变得更加集中(小企业的扩张计划可能受挫),但中国行业龙头可能继续推进。“我们注意到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全球市场的利润率往往高于国内市场,即仍有一定降价空间来部分抵消关税的影响。”
Patrick Hummel称,二是中国行业龙头可能会加快在欧盟进行本土化组装,这甚至获得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欢迎。“在Q-Series比亚迪海豹拆解报告中,我们指出即使在东欧本土组装汽车后,中国龙头企业仍将比欧盟传统整车厂拥有25%的成本优势。因此,我们认为该关税对一些欧盟大众市场车企的利好非常有限(若有的话),由于利润率走低,走量的电动汽车板块仍将面临激烈竞争。对于高端整车厂而言,在欧洲没有影响。”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欧盟委员会的声明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产生直接的经济影响,如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出口利润等。从间接影响来看,这也可能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以及可能的消费者信心下降和市场份额减少。
盘和林称:“中国电动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不会被削弱。中国车便宜并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欧美的问题,欧美通胀物价高,导致欧美汽车制造成本高昂,而当前欧盟已经开始降低利率,未来欧盟物价还会反弹,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加征关税,中国电动汽车也有竞争力。另外,中国车企已经走完了锂电池的技术路径,如今正在向智能车联网发展,智能化和轻量化成为中国车企新的竞争优势。如此一来,中国车企相对于欧美车企在用户体验上的优势也会加强。”
柏文喜同时表示,为了应对此类挑战,中国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探索多元化市场战略,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考虑通过海外投资建厂等方式,规避贸易壁垒,贴近目标市场。同时,中国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江瀚认为,为了应对此类挑战,中国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首先,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其次,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还可以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来减轻单一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应对贸易壁垒和市场挑战。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