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截图+打卡上传:今天你被"痕迹管理"了吗?

都说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闺蜜的孩子今年升小学一年级,为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她决定戒掉手机,准备参加来年的研究生考试,还给自己立了个Flag:娃升三年级之时,就是自己去念研究生之日!

转眼孩子们学期已接近尾声,约饭时问她复习的咋样,不想人家一边戳弄着手机,让页面在班级微信群和某APP之间反复横跳,一边心不在焉回我话:

“孩子的事都忙不过来,哪还顾得上自己?”

什么?不是都说好双减之后,一二年级不让留书面作业了么?

只见闺蜜熟练地对APP里的视频播放页面咔咔截图,再把截图上传到“班级小管家”(校方开发的小程序)后,才转过脸,幽幽的对我说:

“书面作业没有了,但手机作业还很多啊,给孩子的作业减了,但给家长的作业成倍增加了啊!”

我探过头去瞅了一眼,原来就这?她才带一个接受半年义务教育的娃就被折磨成这样,让我等生了一双、已经被各种手机作业蹂躏多年的家长情何以堪?

遥想当年,我最早通过手机接受的是孩子的安全教育:夏天学防溺水,冬天学防拐卖,常年学交规,不定时学地震逃生技巧。

那时候就是看看宣传片,片子基本截取真实的生活片段,演员是真正的人类幼崽,台词也符合小孩子的认知,我每每抱着娃看片子,心中就会升起无限感慨——

10后的小花朵就是幸福,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安全BUG,祖国母亲都帮你们找出来了,身为家长,只消动动手指头就能将它们缝补上,这等好事,哪有不乐意配合的道理?

后来疫情一声令下,全民都在家坐月子,孩子们停课不停学,阿里钉钉、腾讯在线文档等大厂们原本为都市精英开发的办公软件,一夜间飞入我等寻常百姓的手机里,虽然占了不少内存,但内心还是有点小小的窃喜的——

托孩子的福,这回总算跟上了时代的潮流。

只是没想到,疫情后来成了常态化管理,这些软件也跟着成为学校的常规管理工具。早上上学报体温、下午放学位置签到、周末交健康码截图,并且还要求是带行程卡的、全家人拼在一个页面上的健康码截图。

为了完成这些作业,老母亲一把年纪跟这研究美图秀秀、截图拼接助手,小众软件用得比年轻人还溜,这等终身学习的心态,把单位老板感动得不要不要的,于是乎,重要的项目又带我一起参加了。

我只能再次感慨——新时期的学校还真是基层组织中的战斗机,它在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还顺便帮中年家长解除职场危机。把饭碗都帮咱端稳了,那点被侵占的个人隐私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有道是能者多劳,再后来,有关部门索性把消防教育、普法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打假防骗教育、社保政策教育等等等等,只要是能和教育沾上边的,全都通过学校给咱安排上。

每接受一种新的教育,家长就要下载一个新的APP,对应的会被分配一个新的用户名和密码。这些资料班主任通常都下发在班级群里,待家长将手机页面在微信群与APP之间来回穿梭n次,好不容易注册成功之后,APP 的服务器往往又绷不住了,进度条比龟速还龟速。

所以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况:注册+看片+答题,成功接受一次教育,20分钟轻轻松松就过去了。

于娃于己,多学点社会常识,做一个有内涵有外延的好公民,是件好事,区区20分钟本也不算什么。但一些教育产品的内容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就拿最近的宪法教育来说吧,三年级的孩子,当真能准确理解“积极”、“消极”、“绝对”、“相对”在下列语境里的意思么?

这不是逼得家长越俎代庖么?而在一边袖手旁观的孩子,收获最生动的体会,恐怕就是如何弄虚作假吧。

当然,不是所有的手机作业,家长都可以帮孩子完全代劳,有些片子上面要求不但要在APP上点击“已观看”,而且要上传孩子观看的照片。

也就是说,为顺利完成此项手机作业,一个家庭必须保证有两部智能手机,一部播放节目让孩子观看,另一部在旁边记录拍照。

两部智能手机听起来不是难事,但保不准各家有各家的特殊情况。孩子班上的家长有一次就在群里反映,“孩子爸爸出差了,家中只有妈妈一部手机,作业无法完成。”

结果班主任是这样回复的:“对不起,现在学校各项工作都要求痕迹管理,没有照片我们交不了差,所以还请您想办法按要求完成作业。”

恕我长期远离体制,“痕迹管理”四个字的意思一时get不到,遂特意百度了一下:

翻译下,就是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老师们对学生开展过的教育,必须留下点见证性资料,以备上级检查、考核,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客观上给这些资料的采集提供了便利。

劳动节收拾房间传张照片,证明劳动教育做过了;

国庆节和国旗来张合影,证明爱国主义教育做过了;

重阳节给爷爷奶奶洗脚捶背来张照片,证明敬老爱老教育做过了;

春节贴对联剪窗花来张照片,证明传统文化教育做过了。

有位家长跟我私下吐槽说,尼玛,清明节怎么不要求孩子跑到自家祖坟去打个卡,好证明死亡教育也做过了?

我从来不怀疑决策者的初心,他们无非是想给花朵们的养分更全面一点,但做了什么一定要求留下点什么东西证明,光证明也就罢了,还要求APP阅读量再高一点,照片更好看点,就无异议买椟还珠。

过于注重形式,这些见证性资料注定就会沦为作秀的法宝,至于养分是否真的适合花朵,花朵到底又吸收了多少,who cares?

就像我家奶奶吆喝脊梁疼,孩子上去给捶捶,原本是祖孙两人之间的常规操作,这一要求拍照上传,奶奶一会儿嫌自己的衣服太居家,一会儿怕自己趴的姿势不美观,于是一通摆拍猛如虎,拍完之后累得气喘吁吁,照片上显示的是敬老爱老,实际上却在烦老累老。

而自始至终,教育的主体——孩子,学到了什么呢?

聊完这些年手机作业的变迁史,以及痕迹管理背后的逻辑,闺蜜有点不甘心:“为了一两个老师能拿到奖金,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得陪着忙碌,孩子在旁边学了个一地鸡毛,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吧?”

我一口茶水喷出来:错!这板子还真不能打到老师身上。她们把痕迹留得好,那是本分,留得不好是责任,要扣工资的,哪有什么奖金?

曾有教师朋友为我揭秘:“要你们家长配合的,不过是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一点小小的留痕,还有更多你们家长看不到的,比如一节简简单单的主题班会课,要拍照,要做美篇,要填表,要写心得体会。教案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写的不符合要求,得改,改成有过程管理的痕迹的样子……”

很多人不理解,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每天到底在忙些什么,忙的连批改学生作业的时间都没有?现在懂了吧,他们忙于各种留痕,忙于证明自己在工作。

多么荒诞,但不管怎样,为了自己的孩子,我还是劝闺蜜以及和闺蜜一样的新手家长们:打工人不必为难打工人,只有我们第一时间配合好老师的痕迹管理,老师才能腾出精力,抓真正的教育教学!

至于教育的初心,家长自己记住就好,毕竟,我们才是那个对孩子影响更深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