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城市“马拉松”,让“爆红”变“长红”
11月17日,2024南京马拉松将在南京奥体中心鸣枪开跑,届时3万名选手齐聚南京,用奔跑的姿态穿梭在山水城林之间,感受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情。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持续升温。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国共举办了622场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赛事。而《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参赛者中有71%会品尝当地美食和特色小吃,64%会在当地进行旅游观光。对一座城市来说,举办马拉松可以提振经济,刺激消费,打造和树立城市品牌,增加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想象一下,选手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舒展筋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仿佛在欣赏一部最真实的城市宣传片,感受地方文化和城市底蕴。
其实不只是马拉松,演唱会、音乐节也一样,成为这两年人们认识和感受一座城市的最热途径。还是拿南京来说,根据《南京日报》的报道,9月26日—29日,也就是周杰伦演唱会期间,南京整体旅游订单相比前几日增长86%,酒店订单增长更是达到了248%。虽然不能说这些令人瞩目的数据全部归功于几场演唱会,但绝对不无关联。
接住泼天流量,激发内生动力。如今的城市营销,比拼创意、比拼特色、比拼服务,“日跑马拉松,夜看演唱会”,已经成为一座城市最时髦的名片,携手开辟出了促进文旅发展、活跃城市经济的新蓝海。各地都在努力把赛事流量、明星流量、情怀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劲动力。
但同时,不管是“马拉松+”,还是“演唱会+”,都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大家看到的“一场热闹异常热闹”,其背后需要城市管理者精细化甚至细致入微的规划与执行。要想让“马拉松经济”“演艺经济”跑得更远,一方面,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各利益方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好“衣食住行游娱购”全链条多样化供给,满足不同人群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和规范管理,可以说这样的“大考”考的是城市管理的智慧和效率,联动的是社会的方方面面,城市在软硬件、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上,都要跟得上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
城市发展不可能仅靠一场马拉松,但城市发展是一场马拉松。热辣滚烫、红红火火只是最容易被看到的现象和表象,需要深耕的是用专业的筹备能力和长远的眼光来规划打造的过程。如何“营销”好城市更“经营”好城市,让“爆红”变“长红”,才是城市最终所追求和需要的。
(黄欢)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