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爆多人起大片红疹 真凶让人「发毛」 2招可预防
澎湖爆多人起大片红疹,真凶恐是黄毒蛾毛毛虫,2招可预防。(示意图/Shutterstock)
澎湖近日爆发大批民众身体多处起红疹,搔痒难耐,一度引发恐慌,担忧罹患了怪病;经专家观察患部和症状后推测,应是接触性的「毛毛虫皮肤炎」,而且极可能是黄毒蛾的毒毛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只不过,为何只在澎湖出现?且过去不曾发生过?
大约中秋节过后,澎湖的皮肤科门诊就被大批排队看诊的民众挤满,这些病人的身上都出现大量红疹,多分布在颈部、手臂或四肢,有些人胸部、背部也有,更难受的是,红疹奇痒无比。当地一度怀疑可能是水源或食物遭感染,或者花粉、毛毛虫所引起。
高雄长庚医院去年2月起与部立澎湖医院合作远距门诊,皮肤科主治医师李志宏也参与会诊治疗,透过远距门诊诊疗近日10数名起红疹的病患后,他研判,病人最有可能是得到「毛毛虫皮肤炎」,而且不是直接接触毛毛虫,而是被毛毛虫的毒毛(或称刚毛)经由空气传播刺激后引发的过敏反应。如果是毛毛虫直接接触到皮肤,症状会更严重,可能出现红肿、破皮、渗出组织液、甚至糜烂。
●感染后1~2周缓解 可冰敷止痒、小心搔抓破皮引发细菌感染
李志宏表示,观察这些病人的患部,大多在衣服没有遮蔽的地方,常是患者处于在外面风大的地方后得到,且为散在性、点状丘疹,因此推测属于经由空气接触性的皮肤炎。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是空气传播的花草类引致的接触性皮肤炎,一般来说,皮肤病灶影响范围较大,会是整片而非散在性丘疹。问诊时,也没有病患提到有禽鸟的居家史,加上这周澎湖风很大,鸟类少,因此禽蹒引起的皮肤炎的机会也少些。
他分析,较可能的起因应该是澎湖正吹东北季风,民众接触到毛毛虫的毒毛而引起较轻微的反应。但目前还没有在病人的皮肤上看到蛛丝马迹,可能是被风吹掉,或可用特殊的搜集器,捕捉看看空气中是否有悬浮的物质,或者是用胶布黏贴皮肤病灶后,用显微镜观察来证实。
至于这种毛毛虫皮肤炎除了皮肤症状,有时也会吸入毒毛引发呼吸道症状,但因疫情期间民众戴口罩或面罩,所以较少看到病人反应呼吸道的问题。
病人通常在接触到毒毛后的1、2天就会有症状,3、4天后症状更严重,1~2周就会慢慢缓解,虽然不治疗也会好,但因伴随红痒,要避免抓破皮引发细菌感染,可冰敷止痒,也可使用抗组织胺药物,若有全身性或呼吸道症状,则可搭配口服类固醇。
专家推测,黄毒蛾有可能是引发这次澎湖多人起红疹的元凶。(图片来源 / 撷取自农委会农业试验所官网)
●1只黄毒蛾带有500~1000根毒毛 接触就可能引发过敏
台北市立大学地球环境暨生物资源学系副教授黄基森也推测,最有可能是黄毒蛾的毒毛所造成的过敏反应。他指出,害虫引发的危害主要有4种方式,包括口部叮咬(如蚊子、小黑蚊、禽螨)、螫针(如红火蚁、虎头蜂)、毒液或毒毛(前者如隐翅虫、荔枝椿象,后者如黄毒蛾)、以及尘螨引起的过敏。
他解释,蛾类一年可繁衍8~10个世代,每年4~10月都是繁殖季节,是黄毒蛾的幼虫、也就是毛毛虫的阶段。1只黄毒蛾身上就有500~1000根毒毛,毒毛就像箭,接触物体就会附着上去,而且里头空心,带有毒蛋白酵素,会引起过敏。因此,只要风大,毒毛就会飘散环境中,接触到裸露的皮肤便引起过敏反应,也因此光是1只黄毒蛾就能引起很大的危害,而且红疹的范围又多又广。
虽然皮肤接触到毒毛才会起疹子,但黄基森说,有时民众晾晒的衣服也可能沾附到黄毒蛾的毒毛,穿上身就有可能导致衣服遮蔽的部位也起红疹,所以有些人的胸、腹、背等部位也有疹子。
专家建议,出外尽量穿长袖,减少检出到毛毛虫的毒毛而引起过敏反应(。图片来源 / unsplash)
●预防之道穿长袖 注意晒衣环境防毒毛沾附
虽然4~10月都是黄毒蛾的繁殖季,但黄基森说,有可能前阵子干旱、突然下雨,或者气候条件的改变,例如澎湖正吹东北季风,「天时地利人和」,导致民众这阵子大幅被感染。而且每年气候条件也不一样,有时某段期间会特别严重,有时又销声匿迹,「这都是常态。」
此外,黄毒蛾是植物的病虫害,台湾本岛其实也有黄毒蛾,只不过数量没这么多,因为台湾本岛的农作物很多都有使用农药,澎湖从事农业较少,农药使用量相对没这么大,都有可能导致这种蛾类毒毛在澎湖爆发。李志宏也说,2006年冬天,屏东恒春也曾发生类似事件,推测也是当地落山风大所引起。
虽然黄毒蛾的毒毛或毛毛虫皮肤炎的危害往往又快又广,所幸并不是太难处理的疾病,只要使用抗组织胺或类固醇等药物就能缓解过敏。
预防上,则建议穿长袖、长裤,黄基森特别提到,「用防蚊液无效,只有叮咬的害虫才有效。」另外,晾衣服时也尽量避开可能周遭有黄毒蛾的环境,或者晒完衣服时稍微抖一抖,尽量将上头的毒毛抖落,减少身体接触的可能。
●未来3~5天仍是感染高峰期 尚无治本方法、几年后恐再爆发
不过他提醒,黄毒蛾在幼虫期孵化成蛹,约需2周,毒毛虽然在幼虫末龄阶段会慢慢脱落,但成蛹的时候也会有毒毛,因此他预测,接下来3~5天仍会是毒毛持续扩散的高峰期,之后才会慢慢减少。
而且,黄毒蛾的危害可能会有周期性,也许2、3年或几年后再爆发,目前政府也没有治本的方法,「将来一定会再发生。」他建议,现在就要持续观察监测,找到黄毒蛾的孳生源或生命史中最脆弱的一环,有机制的防治,诱引捕捉,给予「致命一击」,才能真正杜绝牠所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