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AS與多種類型癌症有關 學者籲減少外食降低暴露
全氟烷基物质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与多种类型癌症有关,且种类达上万种,并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学者认为,要一次全面禁止并不容易,建议均衡饮食、减少外食以减少曝露量。
化妆品、防水衣物和不沾炊具甚至各地的土壤和水域中,都有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这种「永久性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与多种类型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生育问题及孩童发育障碍有关。
环境部于4月24日公告新增列管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家族中的147种「全氟己烷磺酸(PFHxS)及其盐类与相关化合物」为毒性化学物质,除研究、试验及教育外全面禁用,与联合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接轨。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今天举办「PFAS检测与健康影响现况」线上记者会,台湾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罗宇轩表示,现在PFAS的种类有上万种,如果PFAS分子结构较长,或是结构中有氮、硫原子等,危险性比较高。
罗宇轩提到,危险性较高的PFAS留在体内的时间会非常长,除了可能致癌,也会引起人体内分泌干扰,若是怀孕甚至可能传给胎儿。
罗宇轩进一步说明,PFAS实际对人的影响还是就暴露量(剂量)决定,台湾主要经由食物摄取到PFAS,如饮水、米食、猪肝样本内可能含有的浓度较高;台湾与西方国家饮食习惯不同,如月子餐有可能会有较高的曝露,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罗宇轩说,以健康的角度出发,建议依照总体管制的概念,如果食物吃得多,允许的残留量就要低;若就台美对比,需比较台湾与美国饮食习惯,才能进一步评估残留量并订定标准,他举例,如美国可能有较多乳制品、台湾有较高的内脏摄取量。
「订定标准也涉及可行性」,罗宇轩认为直接完全禁用全部的PFAS可能会发生产业的革命,一定要有替代方式,全面禁用的可行性满低的;应该先将较长链分子式的PFAS禁用、再逐步走向短链。
罗宇轩也建议分散风险原则,三餐全都是外食,曝露量一定会较高,自己在家料理比较能避免曝露;不同品项浓度不同,均衡饮食、透过平均下来曝露到的浓度就会较低。
台湾大学环境工程学研究所特聘教授林郁真也认同没有办法一次性全面禁用,她表示,可以先针对已经非常明确知道的毒性管制。
林郁真认为从源头管制是最好的方式,但要完全禁用上万种的PFAS是很困难的,生活愈方便就愈会有这些化学物质;做很多输出到国外的制造品,也要依国外的法规,因此台湾也需要跟着全世界的趋势走,如现在半导体业知道哪些替代品毒性高就不使用,这是全世界面临到的问题,台湾也应该与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