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化路上,二手车需警惕“柠檬市场效应”
品牌的背书确实可以打消一些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疑虑,但车辆的品质难以保证等问题,始终是二手车交易的痛点和难点。种种交易“黑洞”的背后,信息不对称是消费者难以信任二手车质量的根源。
二手车市场有着鲜明的“柠檬市场效应”特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方只能通过压低价格来避免风险和损失;卖方不愿意吃亏,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造成劣等品逐渐占领市场,进而摧毁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在编辑部同仁的鼓动下,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尝试用哲学的视角观察车市。本期《跃跃哲谈》与您一同探讨,二手车市场开启品牌化的过程中,仍需警惕“劣币驱逐良币”的“柠檬市场效应”。
近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走访亚市时发现,这个成名于销售新车的有形市场,目前正加大二手车业务的比重。对此,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涛直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政策的扶持,二手车有望迎来新突破”。
位于亚市北侧的“二手车交易区” 张懿/摄
自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一直蝉联全球第一。新车销量迅猛增长,推动着我国汽车行业由增量市场迈向存量市场。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7亿辆。另据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透露,今年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有望超过美国。
相比巨大的汽车存量规模和新车交易量,我国二手车交易量与发达国家仍有着不小差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车销量为2577万辆,二手车累计交易量1492万辆,二手车与新车的交易比例为0.58:1。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19年,美国新车与二手车销量分别为1700万辆、4000万辆,二手车交易量为新车销量的2.35倍。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对二手车交易征收税负偏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二手车市场的发展速度。据了解,2002年出台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旧货和旧机动车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国家对二手机动车增值税的规定为,旧机动车经营单位销售旧机动车、摩托车、游艇,按照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为了激活二手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政府不断加大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自2018年以来,国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取消二手车限迁,到降低征收销售增值税。今年4月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二手车经销有关增值税政策的公告》指出,“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从事二手车经销的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二手车,由原按照简易办法依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改为减按0.5%征收增值税”。
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新政给二手车商减负,不仅有利于培育经营主体的成长,而且还会引导市场朝着经营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事实上,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刺激下,近年来有不少车企凭借着已有的经销商网络渠道和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纷纷开通品牌认证二手车业务。早在10多年前就布局认证二手车业务的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已陆续推动该业务的战略升级。上个月,奔驰官方认证二手车业务便迎来战略升级,承诺以一站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二手车的买、卖、置换等。在2016年10月、2017年5月,宝马和奥迪也已经分别宣布旗下认证二手车业务启动战略升级。
不止于此,记者发现亚市的二手车从业者也都在想方设法地打出“品牌”,“小散户”强调与流量“大V”的合作,而亚市自身则看重人人车等“大平台”资源的引入。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坦言,“二手车市场发展到现在,经销商从过去仅仅满足于挣钱,到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接下来正朝着品牌化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人人车严选商城 张懿/摄
品牌的背书确实可以打消一些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疑虑,但车辆的品质难以保证等问题,始终是二手车交易的痛点和难点。目前,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不实维修行为时有发生,制造虚假事故、放大事故损失、虚报瞒报等行为较为普遍。此外,车辆承保、理赔等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也增加了车辆质量评估的难度、准确度。种种这些交易“黑洞”,给消费者购买二手车辆埋下了众多隐患。究其原因,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难以信任二手车的质量。
在这里,我们想起了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提出的“柠檬市场理论”。该理论讲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方因为无法知晓商品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压低价格来避免风险和损失;卖方不愿意吃亏,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造成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进而摧毁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最终导致整体市场的萎缩甚至崩溃。
二手车市场就呈现出鲜明的“柠檬市场效应”特征。众所周知,同样年限、同样配置的二手车,由于使用情况不同,其价格和车况千差万别。正因为这种市场特殊性,消费者光看品牌是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因此,在推进二手车行业品牌化的进程中,众多从业者还得提升车辆信息的透明度,基于价值和服务来破解“柠檬效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跃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