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潮州非原乡却发行上百张原民音乐?台湾好基金会策展揭密
台湾好基金会14日以「潮声探索──台湾山地歌谣的流行年代」为题策展,盼唤醒潮州在地音乐故事。(谢佳潾摄)
台湾好基金会14日以「潮声探索──台湾山地歌谣的流行年代」为题策展,盼唤醒潮州在地音乐故事。(谢佳潾摄)
台湾好基金会14日以「潮声探索──台湾山地歌谣的流行年代」为题策展,盼唤醒潮州在地音乐故事。(谢佳潾摄)
从前,屏东潮州除是交通中继站,更是文化交流地,非原乡却有间发行上百张原民音乐的唱片公司,可惜是段快被遗忘的时光,台湾好基金会14日以「潮声探索──台湾山地歌谣的流行年代」为题策展,盼唤醒潮州在地音乐故事。
台湾好基金会指出,早年潮州因地理位置及物产集散地的关系,成为汉民族与原住民族往来易物的重地,在众声喧哗的1960年代,原住民的音乐也因此幸运地在潮州原汁原味保存下来。
基金会经田调发现,1978年,潮洲镇上的「振声唱片行」成立唱片公司,为邻近乡镇的部落歌手录制卡带,包括有「林班歌后」之称的蔡美云,知名部落歌手陈育修、朴秀花等人的作品都在该唱片公司完成,直至2000年唱片公司歇业止,共录制了上百张原住民音乐专辑,留下许多经典好声音。
基金会说,其实早在1961年,台北的「铃铃唱片公司」录制台湾首张山地歌谣专辑《台湾山地同胞跳舞歌集》后,即敲响录制山地歌谣的第一钟,而后,山地歌谣随著录制与传唱蓬勃发展,于各地百花齐放,经不同音乐载体的演进,也记录下不同时空背景原住民的欢喜与哀愁之声,而潮州很可贵地参与其中。
为此,基金会与长年研究台湾音乐的美籍学者Eric合作,以「潮声探索──台湾山地歌谣的流行年代」为题策展,为期7周一起探寻潮州在地的音乐故事。基金会说,该展有3个系列,系列一〈台湾山地歌谣 故事展〉,是藉不同音乐载体如黑胶、匣式卡带、卡带等展示,带领大家重温潮州音乐产业的风华年代。
系列二〈排湾歌谣放歌会〉则邀请台湾流行音乐研究者徐睿楷以说歌、放歌的形式,让大家随着原住民的灵魂歌声;系列三〈客厅小沙龙:从天声乐器行到 Do 乐坊,话说潮州音乐二三事〉由潮州音乐产业第二代林妏珊分享自幼透过乐器与音符,和邻近乡镇多元族群交朋友、搏感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