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最不接地气

平均数最不接地气 图╱本报资料照片

近30年厂商调薪情况

资治通鉴:「自懿宗以来(唐朝倒数第四个君王),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

■京华烟云,故事始于1900年夏天,第16章:「傅先生说:朝代的末了往往会出现奇怪的现象,现在是一个不安静的时代,…姚思安说:那种不安静是从人的心里发出来的,他引证亭子上的诗:天平,地平,人心不平,人心能平,天下太平。」

虽然统计理论告诉我们,平均数具充分性、不偏性、一致性及有效性,是最佳统计量,但就经济及社会这个领域看来,平均数却可能是最不接地气的统计。

多年前,经建会于耶诞节前夕发布一则薪资创新高的新闻,原以为国人会为此雀跃不已,不料次日抗议电话排山倒海而来,连负责薪资调查的主计处也遭池鱼之殃,电话接到手软。何以如此?原因就出在这个创新高的薪资是平均数,高估了大家的收入。今天我们多数指标都是平均数,薪资是平均数,物价是平均数,家庭资产是平均数,工业生产、外销订单的成长率也是平均数,就连经济成长率也是平均数。

每当经济成长高一些,政府官员总会乐观的说:「会有一波加薪潮」,从数字表面看起来应是如此,然而经济成长是各业平均成长的结果,这些年经常只是明星产业一枝独秀,而非各业百花齐放,如此自然不可能发生加薪潮。

我们最近经常听到制造业生产指数连25红、连27红,有时又听到成长率创史上新高,好像台湾经济正处于空前盛况,然而细看就会发现各业差异大矣,以今年前四个月而言,27个中业别里就有14个行业是负成长,逾半行业根本感受不到连几红,平均数之不接地气,于此可知。

老实讲,平均数也不是向来都不接地气,2000年之前不论是经济成长、薪资成长都和人们的感受相近,这是因为那个年代各业发展,家庭所得分配都比较平均,因此相关数据不致于引人反感,谈加薪,人人都加薪,谈成长,业业都成长。根据主计处的资料,1990年代前后每年加薪的厂商比率总有七、八成,与如今两、三成有天壤之别,难怪今天的数据一经发布,总惹来漫天盖地的抗议。

平均数不接地气,惹来大家的愤怒,此一现象就是一个大问题,这说明近年来台湾的经济结构、所得分配及财富分配已出现严重不均,也正因为如此,平均数才难以引来共鸣。当经济结构出现如此巨变,政府统计该着墨的已非平均数,而是不均度的调查、离散度的分析,如何重启财富分配统计、精进所得分配调查已然是刻不容缓。

统计上的样本平均数虽有许多优点,但是当母体结构已变得不均了,平均数就会变得一无是处,尤有甚者,平均不仅是一种统计上的状态,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的状态,唐末赋税、赏罚长年不均,终于激起黄巢、王仙芝举兵一战,从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传檄诸道,便可以明白平均有多重要,而不均会惹来多大的动乱。

林语堂《京华烟云》里的姚思安身处于动荡的年代,有一次也不禁叹道:「天平地平,人心不平,人心能平,天下太平」。如今的台湾不论社会面、经济面的不均已日趋严重,平均数已难以反映社会、经济的真相,多年前耶诞夜前夕涌入经建会排山倒海的电话,也许正是民众向政府发出的第一道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