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围炉夜话”大凉山戏剧节

凉山不凉,这是濮存昕对大凉山的第一印象,冬日暖阳、彝寨篝火,从6年前第一次来到西昌邛海边,这些年,濮存昕从未缺席。作为大凉山戏剧节的第一发起人、艺术总监,他见证了戏剧节的从无到有。今年因为跟随北京人艺《正红旗下》在上海、南京等地演出,濮存昕第一次缺席了戏剧节开幕式,两天的行程也极其紧凑,“戏剧节不仅每年不同,甚至每天都有不同,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在立冬之日开幕,这是戏剧节每年向世界传递的最清晰的信息,之后就是敞开大门期待与观众的不期而遇。”

这个在濮存昕眼中中国西部的“小小”的戏剧节,却有着一个大大的愿望:平视世界。“这次的开幕演出《星回》,就尝试邀请国外导演来做了一台不同于通常歌舞晚会的演出,有国际剧协和中国剧协的支持,以及本地资金的助力,给了导演自由的创作空间和大凉山本地演员合作,从他的视角表达了对这里的印象,实现了一次跨文化的交流。”

11月23日这部大凉山戏剧节的定制剧目就将走出凉山,带着独属于彝族文化的自信表情受邀参加迦太基国际戏剧节。

短短两天,濮存昕聆听了“戏剧对话”,参与了“围炉夜话”。六年,戏剧节依然在养成阶段,濮存昕表示:“戏剧节对当地的改变当然是需要的,但是让居住在山里的山民都下来买票看戏,还没有到这一步。让各地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愿意到这儿来,也是一种改变,相信通过几年的培养,网络上的公共信息是可以搜索到大凉山戏剧节的,年轻人有自己的选择和兴趣,慢慢来。这里的苹果和土豆都让我们很想用拉杆箱带回去一些,哪怕是美食,也可以成为来大凉山的理由。大家因为什么来这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戏剧节这件事做下去。”

文/本报记者郭佳摄影/王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