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 享华夏龙都美誉
濮阳著名地标「龙碑」。图/黄欣
河南省东北部的濮阳拥有悠久历史,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更曾以此为都,因此有「帝都」之誉。1987年,濮阳更发现一处仰绍文化时期的古葬墓群,其中出土的蚌壳雕塑的龙虎造型图案,更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移了1,400多年,因此濮阳又有「华夏龙都」美誉。
濮阳市市长赵瑞东表示,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黄河与济水的支流的濮水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7年,为解决城市居民用水,在濮阳县城西水坡开挖蓄水池时,发现一处新时代仰绍文化的古墓葬群,并出土了3组用蚌壳雕塑的龙虎动物图案。
其中在最著名的45号墓中,男性墓主人身旁两侧发现了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动物图案,龙长178公分,高67公分,作腾飞状。在同个墓穴南方20公尺及25公尺处,也发现了第二、三组蚌壳图案,分别为龙、虎图案。
之后经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化石进行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6,400年,这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期的「龙」形象,被专家封为「中华第一龙」,也奠定濮阳的「龙都」地位。
至于45号墓的男性墓主身分,专家推测可能是远古太昊伏羲氏或蚩尤,但至今未获证实。如今,第一组龙图腾被保存在北京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其余的西水坡遗址,当地政府未能及时保存,之后回填后埋葬在蓄水池下,殊为可惜。濮阳正计划在西水坡遗址旁再建个博物馆,用以展示「中华第一龙」的相关文物。
赵瑞东称,为了纪念「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在西水坡出土地的东侧龙园内,另竖立一座龙碑,碑高19.97公尺,三面各镶嵌着四个大字,分别为「中华龙乡」、「颛顼遗都」、「帝舜故里」,碑座周围还雕刻8幅发生在古代濮阳的8件大事,龙碑也因此成为当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