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 冬季虎頭蜂數量變多

过往摘除虎头蜂巢,只能仰赖人力,穿好防护衣再爬上树摘除,危险性高。图/新北市动保处提供

新北设置虎头蜂热点地图,并研发无人机协助摘除蜂巢,专家指温度是影响虎头蜂生长因素。观察前2年数据,冬季虎头蜂的数量愈来愈多,「害怕以后虎头蜂没有冬眠时间」。

虎头蜂每年有新蜂后会开始筑巢产卵,冬季遇寒流来袭,巢穴寿命就会结束。新北市府统计,螫伤登山客最多的3种虎头蜂,黄腰虎头蜂喜筑巢于草丛中、树枝上或屋檐下,都会与市郊最常见;中华大虎头蜂则在土穴、石穴、树洞中筑巢;黄脚虎头蜂、黑腹虎头蜂初期筑巢于土穴中,后期迁至10公尺高树枝。

台大昆虫学系教授杨恩诚希望增设仪表板功能,甚至建构类似国家警报的App,靠近虎头蜂热点就示警。

农业部林业试验所蜂类专家陆声山认为,新北市府建构虎头蜂热点地图确有帮助,但现在蜂窝会出现在住宅区,初春时蜂窝小,建议政府要请专业人员多加巡视热点,早发现早移除,若等到蜂窝变大移除时残蜂乱窜,反而危险。

陆声山说,温度是影响虎头蜂生长的因素,今年2至3月温度很稳定,也没有寒流,温度起伏不大,虎头蜂发育、族群增长数量很快,6、7月就有听到被蜂螫的案例,有点反常,早期都是要到9、10月才会听到这类事件,而且近几年的11、12月都还看得到虎头蜂,显示暖化是一警讯。

「民众尽量不要冒险靠近蜂巢」,陆声山表示,虎头蜂有个特性,会回到原本的巢穴筑巢,但是否被蜂螫,要看虎头蜂被骚扰的程度,还有警戒范围大小。1、2个人去爬山跟10到20人上山的状况差很多,一旦发现虎头蜂,就是「快速安静离开,不要大声喧哗。」

陆声山说,虎头蜂只要释放警戒费洛蒙,停留愈久只会被螫愈多,能少一针就少一针,这也是降低风险的关键。发现虎头蜂要冷静,起初只是警告民众「靠太近了」,可能持续30秒至1分钟,不要有挥打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