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的故事要素

青春电影中尝试塑造独特鲜明的女性人物,对女性形象的塑造闪烁着微弱女性主义光辉,但随之湮灭在消费主义的时代洪流之中。

电影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姿态上为女性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女性创作者的“性别化”固化了传统女性的刻板形象。

在早期的青春情爱影视作品里,女性通常以美好、温柔、娴静的姿态出现,彷佛只有处于矜持和含蓄中才会吸引更多的异性的追捧。

随着近年来在银幕上不断出现女性导演活跃的身影,女性导演们也试图在银幕上塑造不同于传统女性的影视作品形象。

例如影片《左耳》中行动叛逆的女孩黎吧啦,她出场的台词就塑造了鲜明的叛女少女形象,“我就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你们学校的坏孩子都认得我”。她出入酒吧,娱乐厅等场所。

这些在传统意义上本应属于“女性禁区”的地方,却成为了女性导演们表现的阵地。

女性导演们试图通过打破这样“禁区”的限制来彰显女性的个性话语及表达权力。

每位导演对于青春片的叙事策略运用或多或少基于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价值选择,在当下社会复杂的文化语境之中,这些具有“小文艺”“小时代”气质的影片文本的意义耗散在“娱乐至死?消费时代合理存在。

刘若英导演对于《后来的我们》叙事手法大胆执拗,在表象上可以理解成一名导演讲述切身故事的任性执着。

青春男女的叙事聚焦,来自于女性导演们的共同的个人成长记忆。这一视角的诡魅之处在于对女性身体裸露的奇观化功能。

“女性向”青春作品中,女性导演将叙事聚焦在社会普世的文化背景的女性中,《致青春》和《后来的我们》里,青春背景被淡化为一张美工的画片。

如 80 后郑微和 90 后方小晓形象气质带有指向某个固定年代的普泛性,人物特质承载着创作者隐喻性地表达特定时代的某些表征的意图。

作为影片中女主角们的郑微和方小晓外表美丽可爱,个性主动,又充满青春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