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携手社区 共创旧港岛「看头前」音乐祭

《看头前音乐祭》近日登场,活动希望借由地创团队、社区大学、大学社会责任中心对话,讨论旧港岛的地方创生和永续发展治理的困境与策略。(清大环境与文化资源系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看头前音乐祭》近日登场,活动希望借由地创团队、社区大学、大学社会责任中心对话,讨论旧港岛的地方创生和永续发展治理的困境与策略。(清大环境与文化资源系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国立清华大学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竹堑社区大学与水利署第二河川分署近日共同在新竹「外岛」─「旧港岛」举办《看头前音乐祭》,借由地创团队、社区大学、大学社会责任中心对话,讨论旧港岛的地方创生和永续发展治理的困境与策略。

《看头前音乐祭》邀请旧港岛在地乐手、竹堑社区大学究匠风乌克莉莉乐团、竖琴猎人偏乡巡演团、蝌蚪音乐SOUND GOOD、台青蕉乐团,于头前溪畔以亲土地与摇滚音乐形式,让土地的声音点亮河川,希望唤起大家对旧港岛人文历史、生态环境与防洪保育的重视,也唤起大家对社区的认同。

清大环境与文化资源系指出,此次活动特色在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师生,远从屏东至新竹作大学社会责任的互访学习,并且亲身体验即将流失的「叠鳗墩」活动,从中反思先人用当地材料来捕捉鳗苗的循环经济。

屏科大教授郑春发表示,多样的自然地景样貌非但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也可以促成推展「绿色生态旅游」,借由友善环境与保育旅游方式,减低活动过程对碳资源的耗损,同时也能加强环境教育与训练,建立伙伴关系及结合地方创意,并将永续发展教育与旅游经济直接贡献于海洋保育营造,促进地方文化与永续观光。

清大环境与文化资源系主任郑国泰则认为,旧港岛拥有足够的在地永续发展能量,是可以透过社会资源的移转和建构,形成具有人文文化底蕴的永续发展经济。

这不同于主流的资本主义模式,并透过社会创新方法,善用非属资本主义传统元素的在地资源,依循永续发展的逻辑,在解决在地问题的过程中找寻合适的发展机会,也能适宜的激发由在地居民投入,吸引有意投入社区韧性发展的参与伙伴利用当地未被正视和开发的潜能,使旧港岛的活力与幸福能在永续发展教育的营造过程中加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