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3大指标「符合2项就中」!医曝最新治疗趋势

青光眼被称为「视力小偷」,对视力造成的伤害更是不可逆转。(示意图/Shutterstock)

青光眼被称为「视力小偷」,对视力造成的伤害更是不可逆转,很多人只知道「眼压高」是青光眼的危险因子,但有部分青光眼患者,罹患的是正常性眼压青光眼(又称低眼压性青光眼),眼压正常、没有明显症状,随着每天视力一点一点逐渐恶化,严重可能导致失明,因此借由常规检查提早发现、及时治疗显得相当重要。

●如何判断青光眼?医揭典型3大指标及好发族群

维持正常眼压是由房水分泌和排出达到平衡状态,当房水分泌过多或排出失衡导致眼压升高,就可能造成视神经损伤,引发青光眼。朱智盟眼科诊所院长朱智盟医师表示,典型青光眼定义有3大指标:(1)长期眼压偏高(21毫米汞柱以上)、(2)视野缺损、(3)视神经盘扩大,只要符合其中2项条件,即诊断为青光眼。

哪些人是青光眼的好发族群呢?具有青光眼家族病史、长期使用类固醇、眼睛曾受伤造成眼睛结构破坏、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或慢性疾病发炎者,而年纪愈大罹患青光眼机率也会提高。此外,根据朱智盟医师的临床经验发现,早期做过加压式LASIK近视雷射,进行角膜切割时瞬间加压至60毫米汞柱,恐提高视神经缺损风险。一旦青光眼发生,3至5年视神经细胞会逐渐坏死,千万不可轻忽。

朱智盟医师指出,眼科门诊中青光眼患者比例不低,研究发现青光眼遗传比例仅占约10%,除了前述可能成因,多数是原发性、成因不明,原发性青光眼又可分为隅角开放型和隅角闭锁型2种型态。其中隅角开放型较为常见,但多数没有症状,往往检查后才发现「视」态严重;至于隅角闭锁型在急性眼压升高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剧烈、产生虹视现象,必须紧急治疗,避免失明风险。

●初期以药物治疗 若无法稳定控制可考虑雷射或手术

治疗青光眼会从药物着手,常见有交感神经抑制剂、交感神经促进剂及前列腺素舒而坦眼药水及碳酸酐酶抑制剂,或是一氧化氮的血管扩张剂等,不少青光眼患者会使用复合式药物,包括抑制房水分泌、促进房水排出或缩小瞳孔来达到降眼压的效果。当使用所有药物后仍无法稳定控制眼压,且检查发现视野持续缺损时,就可以考虑雷射和手术治疗。

雷射治疗应用在隅角闭锁型使用的是虹膜穿孔术,在虹膜周边切开1个小孔,让房水排出;隅角开放型青光眼则采用小梁雷射手术,由于必须在显微镜下经过特殊角度精准打在对的色素层,否则效果不彰,技术上相较困难。

此外,青光眼手术治疗则有滤过性手术,伤口大且易有眼内炎感染副作用,另有近10年来也发展出微创手术做出通道来帮助房水排出。

●微脉冲青光眼雷射 抑制房水分泌且能帮助房水排出

朱智盟医师进一步说明,近年发展的新式G6微脉冲青光眼雷射,能抑制房水分泌,同时让房水排出口扩大增加排出量,配合微脉冲技术作用在睫状体上,降低施打过程中能量累积过多的副作用,相当安全。

雷射术后能有效降低30至40%眼压,例如术前眼压23、24,术后可降至16、17,雷射术后可减少药物用量,稳定控制青光眼,雷射没有伤口,术后约休息1天即可正常生活,出外可戴太阳眼镜保护。每次雷射约维持3至6个月,整个疗程约需3次并持续追踪眼压。不过,要注意的是,雷射前需注射球后麻醉让视神经麻痹,术后会有短暂几小时看不见,待麻药退后就自然恢复,患者不需担心。

一旦确诊青光眼,需长期使用药物控制,初期从视野边缘开始受损,患者多半无感,直到视力衰退、模糊,往往已严重恶化。朱智盟医师提醒,特别是青光眼高风险的族群应每半年定期做眼睛检查,透过OCT(眼科光学断层扫描)、视网膜摄影等详细检查,可以提早发现视神经盘有无扩大、不对称,视神经厚度是否变薄等情况,及早诊断及治疗青光眼,才能保留愈多健康的视神经纤维,预防失明。

文章来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