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田轩:鼓励耐心资本投新质生产力,可拉长考核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5月27日上午,“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杭州开幕。

论坛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围绕企业创新和制度优化等话题采访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

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市场上的竞争压力,目前国内很多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投资创新,如何看待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政策方面如何更好地促进创新,可以有哪些制度设计?

在田轩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当前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的趋势已经不可逆,但当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风险极高,最后新能源汽车能够颠覆传统燃油车,靠的是自由的市场竞争,当初的进入壁垒不太高,参与主体包括各类所有制企业,技术在充分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把新能源汽车的道路跑通了。

“科技创新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对未知路径的探索充满了荆棘,充满了失败,需要自由的、平等的、充分的竞争。”田轩表示,因此,他认为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作用非常重要,也需要政府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这个充分竞争、平等竞争、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让大家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能够去冒险。

田轩认为,有些人具有愿意冒险去创新的特质,当然要鼓励这种企业家精神,要营造好的环境,这是政府当务之急,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试图打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支持这些企业家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专注地进行科技创新。

对于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田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几年他关注到风险投资出资人的构成与此前有了一些变化。

“我们风险投资大概从1993年开始,外资开始进入到中国进行相应的尝试,到2008年创业板成立,中间1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是美元基金占主导位置,特征是‘两头在外’,美元基金在海外成立基金投国内的项目,然后到海外去退出。”田轩说。

2008年创业板成立以后,打开了退出渠道,人民币基金迅速崛起,更多是民间资本进行风险投资。最近3-4年,国资背景的基金例如政府引导基金、政府投资平台,大型央企国企风险投资占比增加。

在田轩看来,国资背景的基金真正有可能成为耐心资本的主力军。

田轩也提出当前国资背景基金投资创新的主要问题,例如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地方引导基金可能更多具有招商引资的动机,可能更多想着把资金引进来,把好的产业、好的企业引进来,提升当地的就业GDP增长和税收等。”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又如何从制度层面寻找解决办法?

田轩提出,因地制宜是重要方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地方引导基金投资,“有时,当地可能并不适合发展某些行业、引进某些企业,所以会出现一些扭曲和错配。”

田轩认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统一大市场推进过程中,各地要想清楚该做什么事情,也想清楚机制设计,需要让政府的资金投到最基础的研究中提升科技创新。

田轩举例,例如评价机制方面,在考核投资时,因为新质生产力创新周期非常的长,是不是可以把考核的这个周期拉长一些,而不是以年度为单位考核,真正体现耐心资本,给相应的从业投资人足够的时间。

“在考核的时候,能不能够把他投资的项目进行打包考核?从市场化基金来说,投10个项目,9个全是亏的,或者投100个项目,99个全是亏的,只要1个能够赚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能够完全覆盖原本损失,这就是好的投资。”田轩说。

由于国资背景的基金涉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及相应的审计风险等,对单个项目进行考核自然会影响到对创新导向的引领,“大家更愿意去投后期稳健的项目,不太敢去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项目,又变成‘明股实债’了,可以借鉴市场化基金进行相应改善,在机制设计方面做一些调整。”田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