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座谈国会扩权府院僵局怎解?学者:大法官释宪结果有三种可能

▲Y’s Day「周三青年日」青年座谈探讨国会扩权府院僵局怎解?(图/记者陈弘修翻摄,下同)

记者陈弘修/台北报导

总统赖清德昨天核可行政院提出的「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中华民国刑法」等修正案覆议理由书,行政院随即移请立法院覆议。近期国会扩权的议题受到关注,东华大学法律系副教授范耕维表示,此次藐视国会罪的相关立法,是一个品质极其不佳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有宪政争议,他认为这个法案可能会进入要宪法诉讼,要注意的是,释宪结果不会只是违宪、合宪的二分法,大法官也有可能缩限解释范围。

Y’s Day「周三青年日」12日举行青年座谈,探讨主题为「题在宪法,我就点到这!国会扩权下的府院会僵局如何解」,范耕维是在这场座谈会中,做上述表示。同场受邀的学者专家,还包括台湾海洋大学永续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江雅绮、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经济民主连合智库召集人赖中强律师、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俐甫,以及身兼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

主持人台湾海洋大学永续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江雅绮表示,近期国会扩权的议题受到关注,在知识面,有国内法律学界对法律的讨论,以及各国政治制度与台湾制度的比较,另一方面台湾社会也在这次议题中展现与集结了公民力量。

东华大学法律系副教授范耕维表示,藐视国会罪的相关立法,是一个品质极其不佳的作品,虽然法律不可能完美,但这次立法的缺陷是一看就知道有宪政争议,就如同才刚出厂就缺少方向盘的汽车一样。显而易见的问题,包括质询中藐视国会罪适用范围不明确的问题,以及听证中藐视国会罪程序保障不足,这些确实都与释字第585号中「国会调查权行使的程序涉及限制人民权利者,必须符合宪法上法律明确性原则及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有所冲突。

范耕维认为,这个法案可能会进入要宪法诉讼,让大法官裁释,但要注意的是,释宪结果不会只是违宪、合宪的二分法,大法官也有可能缩限解释范围,因此要注意的是大法官解释了什么。他也提醒,接下来也可能会有人对大法官攻击,如果不相信大法官的公正信,等于不相信游戏规则,甚至破坏游戏规则,这将是台湾民主社会的危机。

▲东华大学法律系副教授范耕维。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在分享国际案例时表示,虽然国外许多国家都有国会调查权,但用意都是制定更好的法律,来帮助立法,实际上的调查权应该用在这个方面。以英国来说,英国国会没有任期的问题,当朝野发生不可解决的冲突,可能解散国会,优点是立刻回应民意,缺点则是不稳定;如果是美国面临僵局,他们则会让僵局持续,直至任期结束,优缺点则是跟英国制度相反,「各国制度不相同,台湾参考国外宪政制度的时候,也应考量台湾与他国状况的异同」。

经济民主连合智库召集人赖中强律师表示,比起「国会扩权」,这次立法的问题是「国会滥权」,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立院有权增进、修订法律未订的细节,但是这次修法的问题有诸多问题,例如,要求总统国情报告并让立委即问即答,这是创设了立法委员可以质询总统的权力,已超过宪法给予立委的权力,以其它制度的国家来看,总统国情报告、国情咨文,目的是凝聚国民认同,这是总统说服国人、跟国民沟通的过程,若让立委或党团问答,便失去原本凝聚国民认同的目的。另外,这次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的修订将行政与立法之间平等的关系,变成上对下,这样的变化将影响原本依法行政的事务官。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俐甫强调,「立法院职权必须要有规范的,而不是什么都可以制定」,如果单只讲究制定法律并将法律施行,会失去了法治国家的本质,要关注的是法律的意义,而不是法条文字本身。

▲经济民主连合智库召集人赖中强律师。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俐甫。

陈俐甫指出,国会扩权的修法,不只该从中华民国的宪法来看,也该从各国的宪政制度来讨论,并从历史的制度与各国制度来比较,从中找到台湾宪政的位置以及台湾民主制度的问题,除了释宪,透过国是会议来凝聚共识,也是可行的解决方案,过去也有许多议题都是透过国是会议解决,因此举行国是会议也是未来可以考虑的方向。

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表示,台湾虽是民主化成功的案例,但也面临很多实质挑战。近期由在野党在立院提出的国会扩权法案还有财政划分法案,背后牵涉到权力划分与国土规划的严肃宪政课题。

董思齐强调,从政治学来看,善用游戏规则来确保权力很正常,这也不是只有台湾发生,但立院的限制在哪里?该如何突破宪政僵局?这些「制度改革」议题,不只应从宪政体制与公法的角度来讨论,也应借镜国际案例。同样重要的是,公民的角色与任务,以及公民教育如何用个人行动来帮助民主深化等,都是今日台湾非常重要的课题,希望近期的事件与议题,不只是宪政讨论,也不只是政治人物告诉大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有更多社会讨论,尤其是更多青年朋友参与,让不同世代的意见可以表露出来,透过审议式的讨论,凝聚台湾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共识。

▲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