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车难破局 海马汽车扣非净利七连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望 深圳报道

海马汽车(000572.SZ)的产销量大幅下滑。

根据最新披露的产品产销数据快报,今年前两个月,海马汽车SUV生产量为27台,同比下降99.39%;MPV生产量为182台,同比下降81.12%。同期,SUV销售量为1047台,同比下降73.62%;MPV销售量为267 台,同比下降79.59%。

“主要是国内市场销量不行,出口方面还在开拓新市场。”海马汽车相关人士如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产销量下滑原因。

氢燃料电池汽车上规模难

SUV和MPV产销量同步滑坡的海马汽车,正在推出新产品氢燃料电池汽车。

“在海南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小批量示范运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又分为两批,第一阶段的第一批已经小批量运营,第二批正在试验。”前述海马汽车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要完成两个阶段后,才算正式的小批量示范运营。”

根据披露资料,近年来,海马汽车致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全产业链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集绿电及谷电充电、制氢、加氢等于一体,迭代推进氢能汽车研发与产业化。

标志性的进展是,2023年3月,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启动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按照协议内容,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将海南岛整体作为一个大型体验测试场,在海马汽车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搭载运用包括日本丰田第二代Mirai电堆在内的成熟部件及系统,完成整车适应性开发,并结合海马汽车自建的氢能供应体系及出行网络实施测试。

双方的目标是,争取于2023年投入小批量(200台)开展示范运营,并于2025年规划2000台运营规模。

但计划并未赶上变化。

直至2023年12月12日,海马汽车获得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生产资质;同年12月26日,海马7X-H产品通过工信部公告认证。

“(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只有几台。”上述海马汽车相关人士说。

不过,搭载丰田氢燃料电堆系统的海马7X-H氢燃料电池汽车,宣称续驶里程达到800公里,可满足公务用车、租赁用车和共享出行等多场景绿色出行需求。

“示范运营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乘用车,目前是自用。”上述海马汽车相关人士称,“现在算是测试阶段,还没到生产阶段。”

上述海马汽车相关人士同时表示,由于现在加氢站很少,加上氢燃料电池成本比较大,氢燃料电池汽车要上规模很难。

“现在一台商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售价150万元左右,乘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售价少一点,但也要大几十万元,没有竞争力。”上述海马汽车相关人士认为。

扣非后净利连亏7年

氢燃料电池汽车短期难以破局,海马汽车有些进退两难。

“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很大,就是平时一款车,研发投入也是好几个亿。”前述海马汽车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而海马汽车正处于持续亏损当中,转型发展明显缺乏业绩支撑。

继2022年亏损15.74亿元之后,海马汽车预计2023年续亏1.6亿元至2.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以来,海马汽车一直处于大亏小赚的循环之中,其中2017年、2018年、2020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9.94亿元、16.37亿元、13.35亿元、15.74亿元,但业绩为正的2019年和2021年,只分别实现净利润8519.62万元与1.12亿元。

尤其是扣非后净利润,自2017年至2022年,海马汽车一直不断亏损,此6年累计亏损高达70.15亿元,而2023年还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7亿元至3.6亿元。

“公司缺钱,再融资也在考虑之中。”上述海马汽车相关人士透露。

此前,海马汽车亦在互动平台表示,在氢燃料电池汽车、B端赛道产品等创新与转型工作方面,公司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2024年是公司经营转型的关键一年,公司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推广、海外市场开拓、B端产品研发及赛道开拓以及低效无效资产减负瘦身等多方面持续开展相关工作。”海马汽车公开表示。

在之前的业绩说明会上,海马汽车还称,在氢能汽车发展方面,公司规划在海南打造全产业链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上游打造集绿电及谷电充电换电、绿电及谷电制氢加氢、绿电及谷电储能储氢调峰等于一体;中游持续研发氢能汽车产品;下游投入纯电汽车和氢能汽车,探索自贸港绿色出行市场。

“目前,公司在海南的厂区有一个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的小型加氢站,只能供我们自己用。”上述海马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在燃油车、电动车和氢能车三个方面都有布局,发展重点分阶段,现在的重点是燃油车跟电动车,未来有可能是氢能车。”

而在2023年,海马汽车的SUV产销量,分别为25101台和22772台,分别同比增长21.33%与10.35%;MPV的产销量,分别为5270台和5088台,分别同比增长86.28%与37.51%。

“现在燃油车卖得比较好,电动车销售情况不是太好。”上述海马汽车相关人士指出,“电动车成本比较高,性价比不高,未来要看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对此有什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