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得只剩下房子【以房養老篇】/3阻力 以房養老難盛行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张金鹗认为,以房养老适合想在宅安老,身边有些退休金,银行核贷金额只是补贴的退休族。本报资料照片

据金管会统计,以房养老从二○一四年底至二○二三年底,推动九年多,累计核贷七千八百三十八件,相较于全台六十五岁者有房子的多达两百多万人(主计总处「人口及住宅普查」数据),核贷件数只是沧海一粟。

为何最大资产仅剩房子、需靠房子养老的人多,但是愿尝试以房养老的却那么少?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推「以房养老」元老级人物张金鹗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对屋主来说,手续麻烦、贷款金额无优势,不适合短时间内需要高现金者。

比起售屋,以房养老每个月可以支用的零用金会少很多。因为「以房养老」方案,银行要承担利率的变动、房价的浮动、屋主寿命延长的风险等等,估价及核贷款时趋于保守,最高七成,很多只核五成。也就是说,当房屋价值两千万,只能核贷一千万到一千四百万,按月提领,每个月可能仅有两万元。申办时还必须房子继承亲属的同意。而且从第二个月起,就必须支付利息,领到的钱变成「贷款金额减去利息」,贷款时间愈久利息愈高,领到钱会逐月减少。

张金鹗认为,以房养老适合的对象是,想要在宅安老,身边也有些退休金,银行核贷金额只是补贴的退休族。他建议想要申办的民众,把未来卅年生活费纳入考量,每间银行方案不同,洽询时请银行列出未来卅年每个月的贷款金额、利息、实领金额,方便评估。

第二,对银行来说,房产非银行专业,市场也小,办理这个方案诱因不足,加上对象是高龄者,风险相对高,愿意配合政策推动的多是公股银行。

张金鹗认为,即将迈入超高龄社会的台湾,若政府能推动配套完整的政策,让老人家觉得,至少有栋房子可以安老,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但目前的法令纷乱,政策相关配套不足,致使以房养老政策推行不易。他呼吁应该订定「以房养老特别条例」,有专责机构拟定配套的合约、定型化契约,提供咨询服务,让屋主做选择时有完整资讯。当政府愿意投入资源建立制度,才会有更多银行、保险业者,甚至非营利组织愿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