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银行家》:以“蚯蚓眼光”解锁世纪难题

文│刘平

图书推荐

书名:穷人的银行家

作者:(孟加拉)尤努斯

译者:吴士宏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称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以及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奴斯的故事,堪称当代传奇。他们所创造的贫困农户小额贷款的成功模式,已经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欠发达地区。尤奴斯教授也因此被授予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最近,重新阅读了尤奴斯教授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深感他和乡村银行的故事,对于今天推进银行的社会责任建设不无借鉴和启发。

借贷是人权

2006年,尤努斯与格莱珉银行共同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创造奇迹的尤努斯,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孟加拉的吉大港,毕业于吉大港大学,获得富尔布赖特大学奖学金后赴美,在范德比尔特大学学习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71年孟加拉独立后,尤努斯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母校担任经济系主任。1974年孟加拉遭遇严重的饥馑,尤努斯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贫困与饥饿的研究中,并在吉大港大学周边的乔布拉村倡导实施“吉大港乡村开发计划”。

1976年,尤努斯开始走访乔布拉村中一些最贫困的家庭。一个21岁的年轻农妇苏菲亚,生有3个孩子,以编竹凳为生。她每天只能赚取2美分的利润。原来,竹子的成本只要5塔卡(相当于22美分)的贷款,可是这位妇女因无处贷款而买不起原材料,只好向贸易商借款。借钱的条件是编好的竹凳要卖给贸易商,价格则由后者说了算一个凳子卖5塔卡50波沙。苏菲亚每天只能获得50波沙(约2美分)的收入。她无法挣脱被剥削的关系,要生存下去,她就只能被商人盘剥。

这种境况使得尤努斯异常震惊,他写道:“在大学里的课程中我对成百上千万美元的数额进行理论分析,但是在这儿,就在我的眼前,生与死的问题是以'分’的单位展示出来的。”此后,他自己掏出2美元,分别借给42个赤贫的妇女。这样,她们摆脱了“契约奴隶”的身份,能够自己购买原材料(竹子),把制成的竹凳直接到市场上去卖,从而得到尽管微薄、然而是全部的利润。由此开始,尤努斯逐步试验并最终创立了不需要任何抵押担保品的“小额贷款”模式。他的理想,是看到这个世界摆脱贫困。他坚信,借贷是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就像人人有权获得食物一样;而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是消除世界性贫困的强有力武器。

蚯蚓式视角

如何看待社会上存在的贫穷现象?尤努斯说:“当你将世界放掌心仅以鸟瞰的角度去审视它时,你很容易变得傲慢自大——虽然你意识不到,一旦拉开距离,事物就会变得模糊不清。”正因为如此尤努斯选择了“蚯蚓”的视角。他相信,如果贴近贫穷去研究,就会更深切地理解它。

对慈善援助,尤努斯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利用慈善来回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为它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慈善变成了摆脱我们的责任的一种方法。但是慈善并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慈善使我们得以继续过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不为穷人的生活担忧。慈善平息我们的良知。”

与传统的扶贫方式不同,尤努斯反对那些强加于穷人的不切实际的培训。他认为:“穷人之所以穷,并非因为没有经过培训或是没有文化,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得到他们的劳动报酬。他们无力控制资本,而恰恰是控制资本的能力才会使人们摆脱贫困。”他强调,对于那些穷人来说,“正规的学习是一件很吓人的事,那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渺小,愚蠢,毫无用处,甚至会毁掉他们天生的能力”。

尤努斯相信穷人是有信用的群体。孟加拉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然而,不管自然灾害多么严重,乡村银行都要求借贷人按期还贷。尤努斯指出:坚持这条原则,是为了保护借贷人培养起来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借贷人一遇到困难,就免除他的债务,会使他产生依赖心理,造成负面效果。尤努斯说,一旦免除一位借款人的偿还责任,则可能此后要花上好几年的艰难工作,才能恢复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村庄遭受较大的灾难,乡村银行可以为灾民发放新的贷款,帮助他们生产自救。但他们未还的贷款不能豁免。不过,偿还期可以延长。借款人如果在灾害中意外死亡,乡村银行的人寿保险将立即发放给死者家属抚恤金,允许他的家人成为乡村银行的新借贷人。

盆栽之理论

银行外停放着收款员的摩托车

尤努斯在谈到贫困问题时,曾经把减贫比喻为种花。我们在森林里收集到最好的种子,种在花盆里面。不久,我们发现,它在花盆里面长得并不好,在森林里却长得很好。尤努斯认为,这不是种子的过错。种子是一样的,但把种子放在一个很小的花盆里,给它的营养太少,给它的空间太小,它就长不好。关键是条件,是环境,是机制。尤努斯在北京大学讲演时曾指出:“贫困是设计失误的结果,是机制失败的结果。”他说:“我们的方法就是去改变一些机制,有了良好的机制就不会有穷人了,穷人就会摆脱贫困。”

尤努斯始终认为,乡村银行是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也可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以营利为目的大企业存在:努力去营利,是为了支付所有开销,保护自己在未来不受打击,并且继续扩展。但他同时又强调,无论如何,不能纯粹以逐利为目的运作。

乡村银行的目标,就是逐步把借贷人的生活提升到贫困线之上具体标准包括:借贷人一家有一栋洋铁皮屋顶的房子;有符合卫生条件的厕所;有干净的饮用水;每星期有300塔卡收入,足以还贷;入学年龄的孩子全能上学;全家人一天吃上三顿饱饭;隔一段时间可以体检。事实上,到2006年,已有670万穷人(其中94%是妇女)从乡村银行得到小额贷款,其中50%的穷人已经脱贫。与此同时,尤努斯的乡村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整个银行的还款率高达99%。乡村银行已发展为拥有600亿塔卡资产的大银行。

乡村银行的实践充分证明,银行盈利与公益完全可以实现良好统一。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严格的运行管理机制。乡村银行的小额贷款不要求任何担保抵押物,但尤努斯所独创的借款人考试、申报制、5户联保制、每周还款制等,确保了按时收回贷款,确保了银行资金的正常运转。

尤努斯有一个观点,即:贷款创造在现实中能够迅速转化为社会能量的经济能量;当贷款机构与银行制定出一些惠顾特定人群的政策之后,该阶层的经济与社会状况都会改善。这一点,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无疑是值得深思的。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