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蔣化」拆銅像屢生爭議 專家:拆除是趨勢但勿用粗暴手段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的蒋中正铜像在2007年被高雄市政府无预警拆除,一度引发部分地方民代和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弹。图/本报资料照片
高雄市政府2007年无预警拆除位于文化中心、全台最大的蒋中正铜像,一度引起部分地方民代与社会人士反弹,甚至用哭诉、膜拜、冲撞来发泄不满。近日中油高雄厂移除蒋中正铜像,暂放在仓库旁空地,也让老员工感到失落。文史专家说,拆除铜像是趋势,但不要用粗暴的手段,对拆下来的铜像也要妥善安置,才不会再引发争议。
高雄市政府2007年拆除高雄市立文化中心的蒋中正铜像与匾额,是当年「去蒋化」运动的重要事件之一。这座铜像曾是全台最大,象征性极高,但拆除过程一度引起部分地方民代与社会人士反弹,最后这尊铜像被拆解成80多块。
监察院长陈菊2007年担任高雄市长期间,市府未经议会同意,无预警在3月13日晚间拆除中正文化中心的蒋公铜像和匾额。这尊铜像高约8公尺,工作人员耗费20小时,将铜像头部、身体、手脚切割分段。
尽管有布幕阻挡,但过程中切割工具造成的火花仍不停喷出,最后铜像被肢解成80多块,移至桃园大溪的两蒋文化园区存放,目前一部分仍存放在大溪的慈湖纪念雕塑公园。
目击拆解铜像过程的吴姓男子说,拆除铜像引起部分地方民代和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弹,第一个晚上有民众、媒体、民代想要进入现场,因而与将近100名警察发生推挤,直到蒋中正铜像被帆布盖起来,准备拆除时,又有议员与立委尝试第二次冲进现场,甚至还有人爬上拒马,气愤相当火爆,但隔天清晨有民众边运动边拍手叫好,还有人爆发零星口角。
旧城文化协会文史专家廖德宗说,蒋中正总统1975年4月5日过世,中油高雄楠梓厂在1979年4月5日蒋中正逝世4周年,在厂区设立这座铜像,至今已有45年历史;台湾的住民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政治立场,蒋中正的铜像对不同的人来说,在心中的分量不一样,现在的时代,拆除铜像是趋势,但要对拆下来的铜像有一定尊重。
中油高雄厂今年10月18日出动工程人员,拆除移置园区内高约十余公尺的蒋中正铜像。记者刘学圣/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