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脉动-AI技术与奥斯卡 创新、透明与未来影视产业的挑战

图/美联社

今年的奥斯卡将在3月2日颁奖,但随着人工智慧(AI)技术的发展,奥斯卡正在发生改变。今年获得多项提名的《The Brutalist,粗犷派建筑师》因在配音处理上使用AI技术而引起争议,促使奥斯卡考虑修改评选规则,要求电影披露AI的应用情况。不仅如此,《Dune: Part Two,沙丘二》《Emilia Perez,璀璨女人梦》《A Complete Unknown,巴布狄伦:摇滚诗人》等作品也被揭露在制作过程中广泛运用AI技术。

这一趋势不仅让人思考AI在影视创作中的角色,也引起了伦理与公平性的讨论。奥斯卡是否应该要求强制披露AI技术的使用?这将如何影响电影产业的未来?

事实上,AI技术已在影视领域运行多年,从特效制作、脸部年龄化与去年龄化,到声音合成与影像处理,AI正在帮助电影人提升创作效率。视觉效果协会最近也将多种AI工具纳入技术奖项提名,包括脸部替换技术、演员数位再现、视觉色调调整等等。

AI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无形的特效」,观众很难察觉,甚至未必会意识到。例如,在《巴布狄伦:摇滚诗人》中,AI技术用于三个摩托车特技镜头的替身脸部调整,而《Furiosa,芙莉欧莎:疯狂麦斯传奇篇章》则在150个镜头中运用AI技术来平滑过渡主角从童年到成年的变化。这些应用既提升了制作效率,也为影像呈现带来更高的真实感。

AI技术的应用也带来诸多争议,首先,AI技术是否会影响人类创作者的工作机会?在《粗犷派建筑师》中,AI被用来调整演员的口音,而非重新录音。这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演员的传统工作模式。

许多人担忧,随着AI技术日益成熟,未来是否会出现完全由AI生成的演员声音、面容,甚至整部电影?这将冲击传统影视产业的就业模式,也会让观众对电影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面对这些变化,奥斯卡是否应该强制要求披露AI技术的应用?目前,奥斯卡学院已经提供了一份「选择性披露」的表格,但并未强制要求提交。但随着AI技术的普及,许多学院成员认为应该在2026年的奥斯卡评选规则中明确纳入「AI应用披露」的强制性条款,确保评审与观众能够了解电影的真实制作过程。

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同时也是一个高度依赖科技进步的产业。从传统的胶片时代,到数位摄影与电脑特效,电影一直在技术的推动下不断进步。AI技术的出现虽然带来挑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地管理与运用。

AI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电影产业应该以开放与理性的态度来面对这场变化。奥斯卡的决策将对全球影视产业产生示范效应,无论是否强制披露AI技术,都将影响未来的创作模式。

最理想的情况是,在确保创作自由的同时,也维护行业的公平竞争与透明性。这或许可以通过细化AI应用的分类来达成,例如对于演员表现的直接修改(如声音合成、脸部替换)应明确标示,而对于特效与视觉处理的AI应用则可以根据影响程度来决定是否披露。

影视产业的核心仍然是讲故事的能力,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观众最关心的仍是作品能否带来深刻的情感共鸣与视觉震撼。AI可以是电影创作的一部分,但它不应该取代人类创意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