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桥梁造塔机迭代再升级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实习生 汪颀伟
1月3日,在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2标项目现场,随着项目经理何承林在数智建造控制室下达指令,由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中建三局三公司联合研发的新一代轻型智能造塔机开始缓缓向上爬升。
随着8个液压油缸行程到达预定高度,新一代轻型智能造塔机首次顶升顺利完成,标志着大桥北岸索塔即将进入快速“拔节生长”阶段。
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索塔系双柱门式混凝土框架塔,高215.5米,相当于70层摩天大楼的高度。两座索塔像巨人的双臂一样,将无数根钢索紧紧拉住,让桥面平稳地吊在50米的高空,而新一代轻型智能造塔机正是中建三局为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量身打造”的造塔“神器”。
2016年,中建三局研发团队受到超高层建设领域的空中造楼机的启发,全国首创“整体自适应智能顶升桥塔平台”(简称“造塔机”),在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顺利投用,实现多作业层高效协同施工。
新一代造塔机由内外顶升平台组成,涵盖了支撑系统、框架系统、模板系统及智能设施,其随索塔主体节段攀升,犹如一个空中的“智能移动工厂”,工人在其中“如履平地”,开展“流水线式”作业。
相较于上一代造塔机,新一代造塔机的“软硬件”大幅迭代升级,其装配速度更快、系统更集成、操控更智慧,极大提升索塔施工安全、质量与效率。
更快:优化平台结构,装配率高达90%
中建三局研发团队结合工业化、模块化思路,重新优化造塔机内外框架结构,使得新一代造塔机装配率大幅提升,高达90%。其框架部分,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在地面进行预拼装,有效规避了高空作业风险,同时缩短30%的安装时间。
另外,针对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索塔截面、倾角变化较大的情况,设计独特的滑移梁装置,纵使索塔粗细长宽、倾角连续变化,依然能够妥妥地实现自调节,整体适应性更强。
更集成:整合先进装备,提升工效超30%
在自身结构升级的同时,新一代造塔机又作为平台载体,搭载智能布料机器人、全封闭智能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备智能远程控制、数字孪生系统、新能源供电等软硬件设施,是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六边形战士”。
相较于上一代,新一代造塔机配备了更加简洁易懂的操作手册,更加直观便捷的操作界面,操作人员只需依据界面的清晰提示,就能完成设备的操作与日常维护,实现“无门槛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研发团队对传统模板技术进行改进,打造具备液压自动退合模系统,大幅提升模板安拆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人工投入。
据了解,在多种集成装置的加持下,造塔机内部工序流转更加高效,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同比提升工效超30%。
更智慧:打造数字平台,实现云上管控
看似笨重的“钢铁巨兽”,其内部却有一个“智慧大脑”。中建三局研发团队运用北斗定位、远程传感、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以工程三维模型为蓝本,打造了新一代造塔机的“操作系统”——桥梁智能建造云平台。
据介绍,桥梁智能建造云平台犹如“现场直播电视台”,可以把荆州李埠长江大桥索塔施工的实时状态,全方位、无死角可视化呈现。即使不在项目现场,操作人员也可远程启动造塔机,操作其内部的智能布料机器人,调整行走路线、浇筑量等。
同时项目在桥塔建设中应用5G塔吊装备,系行业首次。“现在方便多了,不像以前一样需要爬上爬下,坐在这个控制室就可以远程操作塔吊运输材料。而且我一个人就能操作好几台塔吊,嘿嘿。”从事塔吊司机工作十余年的老张骄傲地说。
5G塔吊以5G技术、高精度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等为基础,给塔吊“点睛”,地上手指一动,塔机空中百米扬鞭,造塔机与5G塔吊的“强强联合”,实现了桥塔建造全过程智能操控,工效更高。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