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熱銷偶像團體BTS 用社群擴大慷慨的感染力

南韩天团防弹少年团(BTS)。美联社

网路可以在许多意想不到的领域促成合作。

韩国流行音乐团体防弹少年团(BTS)二○一○年在一间车库里展开他们的演艺事业。他们以迅猛之势崛起。到了二○二○年,他们已成为全球最热销的艺人,连续两年获得国际唱片业协会年度全球唱片艺人大奖(IFPI Global Recording Artist of the Year)。他们也是第一个在告示牌百大单曲榜(Billboard Hot 100)登上冠军宝座的韩国团体。他们的全球粉丝有如天文数字,估计在社群媒体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高达一亿人。

这个粉丝群(被称为ARMY)。这个以Z世代为主的ARMY是利用社群媒体演算法来推广防弹少年团标签和影片的行家,而且他们并未止步于此。在人数优势与出名的斗志加持下,他们运用社群媒体的力量来让线上和线下的世界都变成更美好的地方。

防弹少年团的部分魅力来自于他们对缓解世上苦难的坚定决心。他们的歌谈及青年心理健康与福祉等主题,并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合作打击儿少暴力。防弹少年团与他们的粉丝之间维持一种动态的共生关系,二者相互支持与激励。当防弹少年团向「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捐赠了一百万美元,ARMY利用标签#MatchAMillion花了略超过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募集到差不多的捐赠金额。

(本文出自《慷慨的感染力》)

为了庆祝防弹少年团中两位以支持环保著称的成员田柾国与金南俊的生日,ARMY成员协调进行一项全球性的植树活动,成千上万棵原生树木种植在了菲律宾、韩国与巴西,并以防弹成员的名字为新造林命名。

网际网路让以前不可能达成的合作成为可能。其中大型开源软体计划是早期最受瞩目的例子之一。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将相同方法套用到资讯上,开创了维基百科(Wikipedia)的惊人成功。有数以千计的志愿者花费无数时间编辑数百万条的百科全书条目。我问吉米是否认为维基百科属于有感染力的慷慨之举。

「绝对是!假如你花了四小时的时间来修改维基百科中某段晦涩费解的文章,自然会想,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可能会有好奇的读者偶然读到你这篇送给世人的小礼物,他们会心一笑、心想是谁费心做了这么一件令人开心的小事情。再说……这件事很好玩!你可以碰到其他聪明有趣的人,合作处理你感兴趣的主题。」

网际网路上处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精神。国际危机地图制作者网络(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Crisis Mappers)是一个志愿性质的社群,有超过一百六十个国家的九千六百位专家在此合作与共享资料。该社群的宗旨是预测灾害、众包相关资讯,以及保护人民。其中成员包括政策制定者、技术人员、研究者、记者与骇客。每人愿意贡献一些时间,加起来就创建出了价值难以估算的资源。而社群中每个人的努力又激励下一个人加入与做出贡献。

每当你正在考虑某项慷慨之举时,如何才能招募其他人共襄盛举永远是个值得自问的问题。所有群众募资活动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正如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捐赠圈(giving circles)通常都是从脸书群组或是YouTube频道中自然浮现的。

合作未必永远都很容易,有时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如果你经营着一个多年来悉心打造的组织,要和另一个组织建立轻松合作的关系可能会很难。到底谁该负责什么?如果角色没有明确界定,整个情势可能很快就陷入混乱而适得其反。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让每个人清楚要如何分工合作。

如果你能找到促成合作的聪明方法,你的影响力就会一举提升。

比起独自前行而迷失在喧嚣中,你所花时间的生产力也会突飞猛进。此外,合作也让人更有成就感。当情势变得艰难,你有其他人来帮你分担负重。当事情进展顺利,你也有其他人可以一起庆祝。

所以,何不思考看看要怎么展开这场有感染力的慷慨合作之旅?也许可以从举办一场前章讨论过的单一主题晚餐聚会开始。这次,你可以选择把焦点放在大家对于邻里─甚或对世界局势─最关心的议题及原因,让每位宾客聆听彼此意见。

然后问问大家,在所有这些议题中,有没有哪些是他们会有兴趣以团队方式持续关注的。有很大机率是至少有一个议题能引起众人兴趣。接下来的时间则进行脑力激荡,看看有什么是你们可以一起合作支持这个议题的事。

比如说:决定大家一起在当地的非营利组织做一个下午的志工。或者深入研究一个议题,每人负责一个特定领域。或每人出一小笔钱来凑成一份共同捐款。或是约定好在线上互相支援,一起传播某个有益世界的迷因或故事。或者以团队形式帮助附近某个需要协助的家庭。

亦有可能,你们会产生一个真正可以带来改变的点子,并使你们之间的情谊更加紧密。没有什么比共同目标更能加深友谊了。也许地方上的慷慨合作行动会跟读书俱乐部一样,成为大家联络感情的新场所!

你们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致力打造一个可以随时间逐渐成长、吸引更多人加入的捐赠圈。莎拉.洛梅林(Sara Lomelin)曾发表一场精彩的TED演说,讲述了捐赠圈的实作情况,并提供帮助捐赠圈顺利进行的核心要点。

她在演说结尾提出这样的挑战:「如果每座城镇、每个问题、每处社区都有像你们这样热情洋溢的慈善人士组成的捐赠圈,会怎么样呢?在一个千钧重负的世界里,能够携手从事慈善事业让我心中充满喜悦,对未来怀抱希望。」

(本文出自《慷慨的感染力》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译者:王晓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