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400萬骨鬆患者 恐淪牙科人球
骨松患者多数年纪大,面对牙口问题,骨松成为牙科诊所的「拒绝往来户」,增加患者延迟就医的机率,有些患者必须要抢大医院的门诊才有机会就医。图为示意图。记者曾原信/摄影
高龄化社会让骨质疏松症盛行率逐年攀升,台大医院牙科部主治医师李正喆指出,近年院内收治许多被基层牙科遗弃的「骨松牙科人球」,不少骨松患者因蛀牙等口腔问题于牙科诊所就医时,遭直接拒绝,担心治疗后产生医疗纠纷,这类骨松牙科人球全涌入大医院,但有些遭拒的患者,不晓得该如何就医,反而让疾病恶化,增加死亡风险。
据国民营养健康调查,六十五岁以上民众被测出任一部位骨松的比率高达百分之十四点一,等于每七人就有一人是骨松患者,总人数约达三到四百万人。李正喆说,接受骨松治疗的患者,如果接受拔牙或植牙等牙科治疗,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即是「腭骨坏死」,腭骨一旦坏死需透过手术或药物改善,恢复过程是条漫漫长路。
李正喆说,临床上牙科医师如果碰上骨松患者就医,因担心医疗纠纷等原因,患者就会成为被牙科放弃的一群人。偏偏根据最新的国民营养健康调查,六十五岁以上民众检测出任一部位骨松的比率高达,百分之十四点一,等于每七人就有一人是骨松患者,长者也容易有牙口问题,换言之,骨松患者的口腔治疗需求,未来会愈来愈高。
李正喆说,以他自己的门诊为例,每年约有一千三百多名来自台北区基层诊所转诊的腭骨坏死患者,他形容「这数字几乎是整个台北市的患者都来了」,全球很少有单一机构会收治这么多骨松的牙口患者,如果是整个台大牙科门诊,每年则多达三到四千名因骨松曾遭基层牙医诊所拒绝的患者。
目前健保给付的第一线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以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为主,包括双磷酸盐类药物、单株抗体药物等。李正喆表示,在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中,仅此类药物容易造成腭骨坏死,而药物相关腭骨坏死的典型症状为上下腭骨坏死且暴露在外,合并感染症及蜂窝性组织炎等。
李正喆表示,据统计,使用双磷酸盐、单株抗体等抗骨吸收药物的患者,腭骨坏死风险在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五间,如用药期间拔牙,腭骨坏死机率提升三至九倍。但骨松患者若不规律治疗,一旦产生髋骨骨折,一年内卧床引发心肺衰竭的死亡率,可达一成五至二成,风险比腭骨坏死高,有合适的治疗计划,能降低腭骨坏死发生机率。
牙医公会全联会理事长江锡仁表示,有时基层牙医诊所会基于设备缺乏等状况,希望患者至大医院求医,近期会向会员医师加强宣导,降低患者有「被拒绝」的感受。
台湾银发族每7人就1骨松 制表/元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