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电减碳两头烧 风电拚「并网优先」
即使政府宣导台湾不会缺电,但在碳焦虑与缺电焦虑的双重夹击下,让展绿、增气、减煤、非核的能源政策内涵,在「后小英时代」有了调整的可能。(图/财讯提供)
根据《财讯》报导,时序进入6月,家家户户的电费进入夏月费率,面对1年来2度调升电价,万物齐涨,民众忧虑今年吹冷气的代价可能会比往年高,企业界则更担心明后年的缺电。而各大政党阵营间,能源政策攻防的热度也高了起来。
核电列减碳手段 国际主流
尤其有趣的是,企业大老抛出多时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的核电议题,突然间各党都抢着接球。除了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5月19日率先喊出现役核电厂延役的主张,原来坚持2025非核家园政策的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也在5月28日提出「将已停机的核能机组,维持未来紧急使用的可能,相关单位正在规画中」一说,引起哗然。
《财讯》也发现,隔日,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也表态「核能是能源政策选项」,而且面对各界质疑新北市对核一、核二厂的核废料干贮设施卡了10年,分明就是「卡核」,侯友宜第2天又再次强调「从来没有反对过核电」。
事实上,《财讯》分析,近年来除了台湾因执政党的反核神主牌,让核电厂存废问题几乎没有讨论空间,国际间对于核电的态度早已有了大转变。从2011年日本大地震酿成福岛核灾,让全球反核声浪达到颠峰,10多年来历经极端气候灾害、缺电及断电的经济冲击,尤其俄乌战争开打造成的全球能源危机,将核电列为减碳手段,已经成为国际主流。
除了德国依计划已进入零核时代,美、英、法却是相继宣布新建新世代核电厂的计划。美国总统拜登于2021年签署的《基础设施投资法案》,更提供60亿美元协助现有核电厂的延役工作,以及投资先进的核能技术。
至于日本也走出核灾阴霾,根据《财讯》报导,2022年8月决定重启闲置核电厂,并于2023年2月修法、5月31日获参议院通过,将核电厂营运年限由原来的40年延长至60年,以确保绿能转型期间的电力供应。
在台电的核二厂2号机于今年3月15日停机,进入除役程序后,台湾的核电目前仅剩1座核三厂维持运转,但是2部合计190万KW(千瓦)的机组,依法已经超出申请延役的期限,必须相继于2024年与2025年除役。
《财讯》报导进一步指出,偏偏在供应链调整趋势下,2年前大手笔返台投资的制造业,将在2024年出现投产潮,其中不乏耗电量极高的半导体厂。另一方面,各国要求净零碳排的压力也日益增加,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今年10月就上路,明年则有美国的碳关税计划开征,台湾本身也要开始实施碳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