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职工补齐技术短板

原标题:发挥劳模工作室作用 手把手培养机电专业能手——(引题)

让年轻职工补齐技术短板(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倪小红

“看到我带的徒弟成才,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李东升是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技术中心主管,也是该矿劳模工作室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从教近20年,他坚持“挖掘徒弟潜能,让每个徒弟都获得成功”的理念,手把手让一大批别人眼中没希望的徒弟变成栋梁之材。

“天下没有白吃的苦头”

瘦削的脸庞,单薄的身板,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一头干练短发,常年身穿工作服,聊起职工培训教育,他眼里闪着光。

1991年,技校毕业的李东升被分配到一号煤矿。“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学习途径,一是看书,看一遍书,实操一遍,然后再看书,再实操;二是向到煤矿来安装机器的工程师学习。当时一号煤矿正处于建矿初期,来矿安装机器的工程师特别多,碰到技术难题,我就请他们吃饭,找机会跟他们聊聊天、套近乎,有啥不懂的在饭桌上就好问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苦头”,日复一日的技术积累,让李东升有了“手到病除”的维修能力。1997年技术大比武,李东升以理论和实践两个第一,夺得井下电工组“全能冠军”。李东升一步步从当初稚嫩的设备维修电钳工干到了机电技术骨干、机电大拿。

“不觉得累,我乐在其中。该努力的年纪里,谁还不得吃点苦,没有苦哪里有甜?我一直相信,时间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李东升笑着回味。

“我的课堂没差生”

“医生影响的是人的自然生命,而师傅影响的是人的精神生命。我的课堂上,禁止给工人贴上‘差生’标签,它会抑制徒弟潜能的开发。”李东升说。

“怀家长之心为师,秉工匠精神执教。‘传道、授业、解惑’是师傅的使命。李东升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徒弟,关键在于是否能尊重徒弟的情感,为徒弟树立自信,挖掘潜力,再教授学习方法。

90后的掘进机检修工米永红是李东升的徒弟,由于一时工作疏忽,造成掘进机三联泵损坏,直接导致全队的生产陷入停滞。面对这一困境,李东升果断采取措施,紧急调配所需配件,及时更换掘进机油泵,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

米永红受到严重警告,深受打击,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检修,心生放弃。李东升开导他:“人的一生,首先应该选择‘可能’,而不是选择放弃。”随后,李东升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辅导他学习,并帮助他找回自信。最终,米永红绝地反击,在技术比武中勇夺掘进机检修工第一名,顺利通过技师评定。

在带徒弟的过程中,李东升尊重徒弟的人格,倾听他们心声,去发现,去理解,去欣赏,帮助鼓励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利用创新平台技术“扶贫”

为进一步破解人才短缺、后劲不足的瓶颈,让年轻职工补齐技术“贫穷”的短板,李东升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作用,以现场培训为主,经验交流座谈为辅的培训方式,快速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在技术“扶贫”中,李东升总结提炼了“三步”理论学习法:“我讲你听”“你问我答”“你讲我听”。在现场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四步”师徒实操教学法:“我说我做”“我说你做”“你说你做”“我评你改”。

他的这些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习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把徒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难点筛选出来,把“问题”当“教材”,把难题当课题,现场进行讲解,“点对点”指导、“面对面”培训、“手拉手”帮教,使徒弟们进步很快。

近年来,李东升利用一号煤矿劳模工作室科技创新平台,现场培训200余次,开设“微课堂”50多期,手把手培养出16名采掘电工,培养了李成西、宋乃川等多名机电专业能手。2021年徒弟焦飞荣获“陕煤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工赛项一等奖和“山西焦煤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工赛项一等奖。

“师傅当初手把手教我,使我受益终生。我还有不到3年时间退休,希望能再多培养些徒弟,把自己的手艺、诀窍传给更多年轻人,让大家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智能矿井。”李东升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