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头疼的,是好多群里都在吵
最近特让我头疼的,不是买不着菜,也不是叫不到车,更不是出不了门,甚至,甚至,都不是神兽每天都在家里!
而是打开A群,A群正在吵,一看B群,B群也在闹.......
平时相处都好好得的群友、邻居、同学、同事、老乡,现在却形同路人,唇枪舌剑、拔刀相向。
文明点的,就还说一句:“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不文明的,就直接互道SB,甚至连对方家人都捎上了,大有你死我活誓不共存之感。
房产群不讨论买房,教育群不讨论升学,鸡娃群不讨论鸡娃,板块群不讨论生活。
天天都是口罩、核酸、静默、YL,最后出现争吵,友情形同陌路,和谐变成了撕裂........
海珠:水马下张望的人们 摄影:水冬青
只是群员身份的群,我打开看两句,偶尔发两句言,一有人来怼我,我就赶紧润了;
但是群主的咋办呢?上百个群的群主,按下葫芦浮起瓢。
如果一个群大动干戈,不一会,要么这位群友来私聊,要么那位群友来报告。
和谐些的呢,就是善意提醒我要注意某某某的言论;不太和谐的呢,就是直接要求要把某某某踢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对这样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我还真站不了边,只能陪着笑脸告诉大家:我看到了,谢谢提醒。
从这个事情上,我也理解了几分,管理层的难处。
一个几百人的群尚且如此,何况几千人的楼盘?几万人的社区?几十万人的街道?几百万人的行政区?几千万人的城市?十几亿人的国家?
不要试图说服他人
群里热闹,我是很开心的,这位分享点消息,那位分享个观点,这位发来篇文章,那位转来个视频,群里就能了解到不少东西。
我和上班的距离,就差一道闸门
这些天,群里四处可见哇哇地辩论,理性的辩论未尝不可,真理越辩越明嘛。
但据我观察,能始终理性的总是少数,到最后大多是对骂收场,留下一地鸡毛。
群里戾气太重,氛围压抑,我经常想我能做点什么呢?我什么也做不了,大多数时候是沉默。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逆火效应”,意思是:
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时,会下意识忽略或反驳,并且原来的观念反而会更加强化。
你费劲口舌想要说服别人,等来得却是对方对自己想法的更加坚定。家庭情况不同、教育背景各异,造就不同的观点,这很正常。
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曾对他学生说的: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你要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所以,不要试图说服他人。包括我现在写得这些话,也并非要说服谁,表明我的观点而已。
我不说,不代表我没观点。
是封控,是放开,目前看上去确实前后两难,对于这种不能区分绝对利弊的选择,我想都不可能一条路走到黑。
十几亿人的国家,封也不可能是一刀切地封,放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全放,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防控21条出台,就是最好的佐证。
少谈点主义,多搞点实际
我们究竟还要跋涉多久,才能等到春暖花开?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不知道要去往何方
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而不是群友。
不是你把群友驳倒了,病毒就消失了;更不要因为对方观点的不同,就上纲上线地扣帽子打棍子非得你死我活。
与其一天天把时间都浪费在内耗上,倒不如多做准备。事实上, 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并不太多了。
当社会再也无力很好保护你时,当病毒无差别发起攻击时,你才发现,最宝贵的时间,都全浪费在了无谓的争吵上。
房贷还了吗?工作做完了吗?菜买了吗?娃鸡了吗?老人关心了吗?心理疏导了吗?
食品、药物、备用金,相关知识,该储备的,都准备好了吗?
老人、小孩,如果发烧了,想好怎么做了吗?
到那时,你才是一家顶梁柱,是老人孩子的希望寄托,是家庭幸福的最大靠山。
广州:用捂汗对付高烧的网友与方舱内的孩子
越是乱象纷呈时,越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岁寒,知松柏之后调也。
少谈些主义,多搞点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