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去 「人资」红利来!
(图/观察者网)
人口总数是台湾60倍的中国大陆,2022年出现了60多年来首次人口负成长:去年底总人口数14.1亿人,较前年减少85万人。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首次负交叉,引发「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的关注。
做为人口第一大国,人口红利一直被视为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房地产、就业、消费的市场力量惊人,凭借的就是源源不断增加的人口基数。如今出生人数大减,一年新生儿956万人,相较十年前大减679万。虽然10年间,中国大陆连续推出「二胎」、「三胎」等放宽生育管制的政策,但似乎成效有限。
人口负成长,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其中涉及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延后、育龄女性人口减少,甚至房价居高不下,育儿成本持续上涨等等。这些因素在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地区,几乎都是必然出现的现象。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对人口红利的影响固然重要,更恰当的衡量指标是人力资源总量:也就是人口数与健康指数、教育指数相乘的效果。
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在最近一份《经济发展展望报告》计算未来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与人力资源当量,发现以2020年为基准年,相较于该年的14.2亿人,2050年的人力资源当量将成长到16.4亿人。虽然2050年的人口总量将下滑到13亿人,但优质的人力资源所创造出的「人资红利」,将成为拉动中国大陆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
即使不以学术性的指数来加成,仅仅观察劳动人口中的教育水平,也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的「人资红利」潜力仍在前头。由于受文革影响,中国大陆1950-1969年(所谓的50后、60后)出生的一代教育不完整的比比皆是,而这些人正在退出劳动市场。与欧美日等国的老龄化不同,中国大陆此刻进行中的老龄化,是人力资源较高的一代补充,进而提高劳动市场的质量。
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为例,2000年中国大陆劳动人口(22- 60岁)中,仅有1300万人拥有大学文凭。而到了2020年,该数字大幅增加到1.3亿人。虽然眼下中国大陆劳动人口数量已平缓下滑,然而拥有大学文凭的人数仍将持续上涨,直至2040年再翻倍为2.7亿人,不断拉高劳动人口质量。
世代人口推移,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大陆劳动人口中的大学生数量的高峰,大约在2050年前后达到3亿。并且更关键的是,中国大陆大学教育偏重理工科。例如,中国大陆的人口约为美国的4倍,但理工科毕业生的人数却是美国的7倍。何况,美国的理工科毕业生还包含为数不少的留学生,而这些人却并非全数会在美国就业!
理工科毕业生创造的巨大科技创新潜力,反映在科研投入不断提高、专利申请的指数增长。也就是在2010年之后,当劳动市场就业人口中的大学生数量突破5000万人后,中国大陆的新创企业在个领域如雨后春笋冒出,从硬体的航太、卫星、飞机、船舰、高铁、地铁、桥梁、通讯、手机、产业自动化,到软体的物流、冷链、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支付宝,再到最新的电动汽车、新能源…,中国大陆科技的快速发展令人目不暇给。
换言之,过去三十年中国大陆人口红利所仰赖的「复制贴上」增长模式,虽然即将逐渐告终;但高人力资源劳动者对低素质劳动者的迭代,还将在未来三十年继续发光发热。真正精彩、富含创新动能的「人资红利」,才要粉墨登场,华丽到来。一言蔽之也就是:「人口红利」去,「人资红利」来!(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