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大换防,上汽集团谋开新局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8月9日报道 新掌门人上任一个月,上汽集团开启大规模人事换防。
8月9日,上汽通用汽车官宣,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卢晓接棒庄菁雄,担任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一职。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王从鹤接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同时,原上汽集团总裁助理蔡宾重回上汽通用汽车,担任上汽通用汽车党委书记。原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薛海涛接替陆一担任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负责市场营销相关工作。
有消息称,庄菁雄将转任上汽安吉物流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陆一则将担任上汽集团经济运行部总经理。
此外,上汽大众和上汽乘用车体系也将迎来系列人事调整。
除此前公布接任上汽大众总经理的陶海龙,上汽大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将调往上汽乘用车担任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业务规划和项目管理部第二党支部书记祝勇,也将担任上汽乘用副总经理一职。而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傅强,则将接替俞经民,担任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上汽大众此后的销售与市场营销板块。
同时,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张亮,将担任上汽集团规划部副总经理,负责集团产品相关工作。
在此之前,上汽集团刚刚开启了王晓秋时代,“少壮派”贾健旭担任新总裁。
30天过去,王晓秋掌舵下的第一份月销数据也新鲜出炉。7月新能源车、合资、自主品牌销量均在“内卷外压”下继续承压。
数据显示,7月上汽集团销量25.1万辆,同比下滑37.2%。1-7月累销207.8万辆,同比下降15.9%。其中,7月新能源车销量7.1万辆,同比下滑22%,这也是上汽集团新能源车月销量在今年的首次下滑。承担集团新能源向上重任的智己,7月销量0.4万台,虽同比增142%,但相比竞争对手们仍显弱势。
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承压更甚,上汽通用汽车今年累计销量已为腰斩态势。7月,上汽通用汽车销量1.5万辆,同比大降82.4%,1-7月累销24.1万辆,也同比大降了55.1%。不过,也需要看到的是,目前上汽通用汽车正改变产销关联模式,降低库存,在零售销量表现上已有所向好,后续还将继续加码渠道升级。上汽乘用车7月则销售5万辆,同比下降30%,1-7月累销38.5万辆,同比下降20.2%。上汽大通的1-7月累计销量也同比下降了11.3%。
而这,已经是上汽集团整体销量下跌的第6年。
2019-2023年间,上汽集团销量降幅分别为11.54%、10.22%、2.45%、2.94%、5.31%。到了今年,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扩大。今年6月,比亚迪也一举超过上汽,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新的车企集团销量冠军。
如何稳销量、拓未来,也成为产业大变革时代,摆在王晓秋和贾健旭面前最重要的两座大山。目前,上汽集团的着力点在于稳合资,进“自主+新能源+海外”,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汽集团“紧盯”的这几个板块,仍各有各的难题。
在此前召开的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贾健旭第一次以总裁的身份对外亮相。他表示,上汽集团下半年将宣布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快战略转型步伐。而对合资、自主板块开启的人事大换防,或许便是最重要的一步。
“老带新”,能否扭转局面
王+贾“老带新”的掌权者组合,是这家航母级车企,力图在掌门人更迭之际平稳度过“颠簸”。新一批高管团队的人事换防逻辑也在于此。
新任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自1997年加入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历任中型车平台总工程师、项目管理执行总监、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和执行副总经理等重要职务,曾主导过别克君威(参数丨图片)、君越,以及雪佛兰迈锐宝等重要车型的研发。
此前已经官宣的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也是1968年出生的上汽老将,曾担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和华域总经理等职位,与卢晓一样都是上汽集团一手培养的工程师出身的老资历高管人才。
而俞经民、薛海涛、张亮,则是上汽集团体系下年轻一代的高层管理者。
生于1974年的俞经民,是根正苗红的“上汽二代”,曾任上汽大众区域总经理、上汽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上汽集团海外经营筹备组长等,2014年任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4月任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兼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上汽乘用车的7年,俞经民曾与时任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的王晓秋、时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陶海龙一道,带领荣威、MG两大品牌走过整合调整期,向年轻化、全球化转型。荣威互联网汽车RX5成就了一代辉煌,名爵出海销量也迎来爆发增长。短短4年,上汽乘用车销量就从2014年的18万辆增长至2018年的70万辆。
而祝勇的公开资料信息并不多,调任前,他是上汽乘用车业务规划和项目管理部第二党支部书记,在2021年接受采访时职位是上汽乘用车业务规划和项目管理部动力总成平台总监,如今,他也将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一职。
薛海涛则更为年轻,出生于1982年,2007年加入上汽通用五菱,历任上汽通用五菱行政与公共关系总监、销售公司市场与网络总监、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等岗位。
在这期间,上汽通用五菱发力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2020年,推出银标车型产品向上、征战海外。多年来,薛海涛还打造了宏光MINIEV、五菱缤果等爆款车型和多个新能源技术品牌,推动五菱品牌的新能源转型和上汽通用五菱的海外业务拓展,在公关传播、市场营销、经销网络布局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而张亮同样是1982年生人,与俞经民2014同年调入上汽乘用车,主导了包括荣威互联网汽车RX5、名爵6等多款车型规划和实现。出任上汽乘用车公司CDO后,张亮打造了“新零售”体系,并推动上汽乘用车的营销数字化转型。
2020年4月,张亮在担任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CDO)兼营销执行总监职务的同时,挂帅名爵品牌,全面负责上汽集团名爵品牌的销售、市场及公关等工作,当年,名爵全年销量超31万辆,同比增长21.3%。在他的领导下,名爵在2022年推出黑标系列,助力名爵年轻化进阶和品牌进阶。2023年,名爵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汽车单一品牌出口冠军”。
同样作为上汽年轻一代的傅强,在上汽大众曾先后负责过市场营销、网络发展与管理、产品规划等业务,历任上汽大众大众品牌网络发展与管理高级总监、上汽大众大众品牌ID.营销高级总监、上汽大众大众品牌销售与渠道(SVS)部门经理、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等,此次或将接替俞经民的部分职务,负责上汽大众此后的销售与市场营销。
求稳又要求变的上汽集团,确实亟需视野广阔敏锐的“少壮派”高管打开新局面。但如今,无论是上汽通用、上汽大众,还是上汽乘用车包括荣威和名爵,以及上汽通用五菱都面临着巨大的销量压力。重新布防的管理层团队,能否成为扭转态势,需要时间来验证。对于形势更严峻的合资板块,其难点正在于企稳的同时,还要加大改革转型力度。
今年6月,上汽集团发公告称,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提名尚未完成,延期换届选举,而副总裁级的高管任期终止日也同样为2024年6月29日。这意味着,上汽集团的人事架构仍有进一步变动的可能。
自主、新能源,上汽集团的“抓手”
过去10年,是上汽集团向“新四化”转型变革的十年。
左手技术、零部件产业链,右手自主品牌、新能源和海外市场,已经为上汽转型画了蓝图,也打了“地基”。
根据上汽集团制定的《2024年度提质增效回报行动方案》,2024年,上汽集团将加快自主品牌、新能源和海外市场销量规模。
在自主品牌板块,围绕2023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产品创新和新媒体营销转型。对于王晓秋和贾健旭而言,提高自主品牌产品质价比,加速新能源转型,和提升自主品牌销量规模更为迫切。
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渗透率已经达到51.1%,占据半壁江山。聚焦新能源板块,上汽还将发力向上突破,来提高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尤其要在混动市场形成销量突破。
此外,技术上汽的标签愈加强化。今年5月,上汽集团集中展示了在新能源车领域的七大技术底座,包括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
这是上汽集团在过去10年甚至更久的技术积累,也是推动蓝图落地的关键支点。
目前,相关技术已经逐步量产落地。2024年起,上汽全栈3.0智能车解决方案将分步落地,2025年全面落地,支持L3级别自动驾驶方案。此外,公司还将深入推进“算法+软件+芯 片”的协同开发,加快AI大模型等新技术的上车应用。
贾建旭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也提到,上汽集团已启动全固态电池500天投产计划,2026年量产,届时,其能量密度将提升50%以上、续航则可达1000公里以上。
如果再看得全面一些,连续18年国内销量第一的上汽集团,其业务已覆盖整车、零部件、移动出行和服务、金融板块、国际经营,以及创新领域六大业务板块,形成以整车板块为龙头,各版块相互赋能、融合发展的整体格局。
集团业务的横向宽度和纵深延展,注定了转型之难。开启新局的上汽集团,也要“守正”。
贾健旭表示,“上汽集团的各个板块一定会牢牢把握机遇,努力提高市占率。集团将基于DMH超级混动、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同时在燃油车、纯电车和混动车三个赛道发力。”
迎难而上,拓海外增销量
尽管海外贸易壁垒、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但中国车企的未来10年,仍将是征战海外的10年。
2023年,中国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一年,上汽海外销量达120.8万辆,也是其连续第八年领跑中国车企。
海外销量,已逐步成为上汽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销量支撑。上汽集团也曾直言,将围绕海外和新能源抢抓增量。
针对欧盟对上汽电动车征收37.6%的反补贴关税,上汽集团一方面在积极抗辩,另一方面仍在加快对欧洲的布局,推行本土化战略。2023年,上汽在欧洲、美洲市场的销量,分别是33万辆和36万辆。上汽MG在欧洲更是进入到了品牌销量的前20名。
也因此,上汽集团表示,将努力保持在欧洲的燃油车销售,同时加大在澳新、中东、南美、东盟以及新市场的开拓。目前,上汽正为欧洲建厂选址,并即将在法兰克福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开展更多适应性的定制。
而早年间,贾健旭就曾负责上汽集团整车业务在欧洲市场的开拓工作,也曾带领上汽旗下零部件企业——延锋走上智能化、国际化转型道路,国际化业务经验丰富,为上汽的海外布局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贾健旭认为,今年上汽欧洲销量不会低于去年,也会充分利用DMH技术、固态电池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技术,为海外市场打造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
作为国内首家“全产业链出海”的车企集团,上汽在海外构建了包括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内的汽车产业全价值链,拥有2000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并在泰国、印尼和印度建立了三个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和一个位于巴基斯坦的KD工厂。
危机并存,挑战巨大
上汽的王晓秋时代,在合资、自主乘用车、新能源和海外板块都危机并存的关键时刻开启。
1988年,中国汽车产业正处第一轮合资潮,刚刚毕业的王晓秋加入上海大众(后改为上汽大众),开始职业生涯。在上汽集团的35年,他的职业生涯遍布质检、采购、研发制造、零部件等多个部门。干过合资,也做过自主,被陈虹称为集团的多面手。
2003年,技术出身的王晓秋,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为上汽集团启动自主品牌,参与收购罗孚全系列核心技术产品。11年后,王晓秋临危受命调回上汽乘用车,与俞经民、陶海龙等部下一同成就了上汽自主品牌的一代荣光。
作为拓荒者和掌权者,王晓秋善于在战略上看问题、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推动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而贾健旭更是一位主动出击的改革者,在上汽大众的一年零五个月,他以雷霆手段,为上汽大众开启从“技术引进”到中德双方“技术共创”的合资合作全新阶段。
目前,2024年,上汽集团在2024年的整体销量目标为545万辆,海外目标135万辆。到上半年为止,集团销量目标完成率分别仅为33.5%、36.1%。在新旧交替的集团调整期,上汽集团要想达成此前的销量目标,下半年任重道远。
写在最后:
产销下滑、利润下降,上汽集团下行的数据表现似乎在2024年更加明显。王+贾组合,一个是曾为自主乘用车拓荒的汽车老帅,一个是曾主导零部件企业转型及国际化的务实改革派,再加上多位“少壮派”高层人事换防的落地,也确实为处于攻坚之年的上汽集团带来更多可能。
在深度内卷的2024,价格战、流量战、营销战,每一场都“硝烟弥漫”,还在蓄力的上汽集团,亟需加快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影响力,提升市场份额,企稳合资板块,同时也需要凭借多元化布局,加强本土化和因地制宜的海外策略。毕竟,内外部环境和行业格局都已处于风云变换之际。而上汽集团的新篇章,也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