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3大排毒通道」! 失常警讯曝光
▲排汗是身体排除代谢废物的通道之一。(示意图/视觉中国)
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而「排毒」一词也成为大家最常听闻的做法之一。不过,中医师叶茁圣指出,不论在传统医学或现代医学中,并没有排毒这名词。他说,人体透过汗水、尿液及粪便将不必要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一旦3大路径失常,代谢废物堆积在体内就会造成伤害,而人体此时会发出警讯,以各种不适症状表现告诉主人需注意健康了。
阳明马光中医诊所中医师叶茁圣指出,既然「毒」可简单定义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无法正常排出体外的代谢废物就成为所谓的「毒」。而人体的3大排毒通道就是排汗、排尿与排便,可以每天检视自己大、小便的状态与频率,以观察身体的排毒机制是否正常运作。
从尿液看健康:
叶茁圣以成人为基准,在没有大量喝水或是摄取咖啡因的前提下,正常排尿频率落在每天5~8次,2~3小时一次。如果超过8次,或是间隔不到2小时,即可视为「频尿」,需要多加注意。此外,在观察频率的同时,若在排尿过程中感觉不适,像是下腹或尿道有疼痛感,或是排尿不顺畅、总觉得排不干净,表示排尿路径出问题,常见原因为尿道、膀胱发炎或是摄护腺肥大。
叶茁圣接着说,正常尿液颜色大多呈现透明或淡黄色,这是因为有肾脏分泌出来的尿色素。水分摄取过多颜色就变淡,反之当摄取过少或发汗多时,颜色就会较浓。有些食物也会影响尿液颜色,例如吃了较多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尿液会呈亮黄色;富含β-胡萝卜素(红萝卜、地瓜),与维生素C(柑橘类植物、番茄、草莓、绿花椰菜)的食物,尿液则会偏深黄或橘色。一旦发现尿液呈现混浊或褐色,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状态良好的便便必须符合褐色、条状、持续性地排便3条件。(示意图/视觉中国)
从粪便看健康:
叶茁圣表示,良好的排便状况必须达到3条件:
1.颜色:浅褐色或褐色2.成形:柔软、条状3.频率:有持续性
叶茁圣说明,颜色若是褐色以外的粪便都需要注意,虽然犹如尿液可能因为食物而呈现不同颜色,但若非褐色的粪便持续一段时间,尤其是黑得像柏油,也称为「沥青便」,很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务必寻求医师协助判断。再来,粪便形状也可得知肠道是否健康,若形状像羊屎便一颗一颗的属于便秘型;腹泻型则多以软泥、水状表现。
最后要谈排便的频率,叶茁圣说,不少人认为「每天都要排便才正常」,其实不正确,因影响排便频率的因素非常多,像是进食量、饮食内容、饮水量等。医学上,通常超过3天没大便,或1周排便少于3次,才会认定是便秘。排便频率关键在于持续性、是否有规律,只要排便时无须费力,粪便颜色、形状皆于正常范围,则不必担心。
从排汗看健康:
叶茁圣表示,出汗是人体重要的排毒代谢方式,最主要是借由汗水散热而维持正常体温。因此,如果皮肤表面长期少汗或完全无汗,或有冷汗、盗汗,或是臭汗、黄汗等状况,都属于异常流汗现象。要特别留意的是,健康的人即使流汗,手心应该是干燥状态,若发生局部汗腺过度亢奋的生理现象,也属于异常状况。
养好「排毒」系统,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做起:
1.排尿
不憋尿:长期憋尿的人,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若憋尿血压也会飙高。喝足水:让尿液保持清澈、淡黄色。
2.排便
多纤维:可把膳食纤维想像成粪便的骨架,让粪便成形,水分也要摄取充足排便才会顺畅。益生菌:助养出好菌,改善肠道环境。
3.排汗
勤运动:每天半小时至1小时的运动以增加排汗量。电解质:运动完必须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以在温水里加一点盐,剧烈运动后以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喝一口水,间隔10分钟再喝一口)补充水分。
▼每个穴位按压持续3~5分钟,或按摩30下,一天1~3次,有酸胀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