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城》热播:高原上的烟火人间温暖治愈

原标题:首部当代西藏都市生活剧《日光之城》热播(引题)

高原上的烟火人间温暖治愈(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邱伟

电视剧《日光之城》正在央视一套热播,并通过芒果TV国际App落地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国庆期间,该剧连续多日位居电视剧收视榜第一。

作为首部当代西藏都市生活剧,《日光之城》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真实的人物原型。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上高原、下生活、用拙劲,以原汁原味的叙述方式讲述新时代的西藏故事,带领观众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与温暖治愈的烟火人间。

逐梦高原青年形象生动鲜活

从自然条件来看,拉萨年光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被誉为“日光之城”。电视剧《日光之城》将主要故事场景放在拉萨八廓街,剧情讲述了六位年轻人在西藏这片热土上寻找自我、追逐梦想的故事,八廓街上的创业青年索朗、退役军人许少杰、都市精英达珍、甜茶馆老板曲宗、实习医生扎西、牧区少女格桑等热血青年群像生动鲜活。

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脚步,遇见高原之上的“诗与远方”:放弃考公自主创业的索朗有着对西藏产业现状的敏锐思考,他与达珍经过努力一同将西藏特产推广出去;许少杰和曲宗的爱情面临留在西藏还是去到山东的抉择;喜欢藏戏的扎西在做医生还是唱藏戏的选择中两难……这些人生故事串联起西藏古老而宽广的自然人文风貌。

在剧中,观众既能看到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拉萨地标建筑之美;也能看到藏戏、藏族饮食服饰、刺绣、赛马、唐卡、藏医药文化、格萨尔说唱、藏族谚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藏文化之美;还能看到特色农产品岗巴羊、松茸、蜂蜜、辣椒、牛肉、奶渣等西藏生态之美和生活之美。

《日光之城》制片人包建华几年前做过两部西藏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播出后身边很多朋友向他了解今天的西藏。“我们就想做一个新的选题,做一部西藏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让大家看看今天的西藏到底怎么样。”在包建华看来,当代西藏故事如果想做到真实、客观、原汁原味,靠技巧是完成不了的,“所以我们确定了一个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上高原、下生活、用拙劲,既要接天气,也要接地气,还要接人气。”

每个角色都有人物原型

编剧于小千创作过多种类型的剧集题材,他坦言,这次《日光之城》的创作与以往有很大不同。2021年第一次到西藏采风,于小千形容这个讲述当代西藏的都市故事,一开始创作起来感觉像“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到底要写什么样的故事、写什么样的人物没能琢磨透。

如何讲好“日光之城”的故事?要从生活于这座城市中的人们身上寻找答案。2022年,于小千再次前往拉萨深入采风,这次他足足待了半年。“这半年我们用了最笨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不停地找不同的采访对象来聊,尽量体会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一次,于小千走在八廓街的大路上,有人用藏语和他打招呼,“那个时刻印象特别深,我觉得我们融入了当地的生活,采风开始找到了一点门道。”

“写这个故事就像是要找到高原上的青稞种子,让故事自然生长。”于小千说,剧中主要角色是从大量采访对象中提炼出的几组人物关系,每个角色都有一个或者多个人物原型。“我们还是先找到能够感动自己的点,推动我们把这个故事创作下去,在拉萨长期采风过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古老的城市里也有青春的动力。这是一个真诚的、能打动人的故事,是青春化的表达,也有我们自己的感动在里面。”

全程高海拔实地拍摄

《日光之城》创作历时3年,从2021年10月开始,主创团队跨越高原寒冷、含氧量低的两个冬天,克服了严重的高反缺氧、头痛失眠等种种困难,四上高原走访采风,走遍了拉萨的三区五县,采访各年龄、职业人士上百人,采访笔记超过100万字,为现实主义剧本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剧中的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根植于现实的力量,剧组各制作部门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坚持实地创作拍摄。开拍前,编剧团队向西藏话剧团的资深编剧求教,了解当地人的语言习惯以及方言谚语,对台词进行逐字逐句的精修调整。工作人员及演员从海拔3650米的拉萨,一路升高到岗巴县5200米的最高点进行拍摄,由此《日光之城》成为国内首部在高海拔地区全程拍摄的电视剧。

制片人张筱玺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场戏是在念青唐古拉山,剧组去的时候天气还是风和日丽,快到海拔5000米时突遇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骤然下起冰雹。关键时刻,所有演员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到剧情中,没有被周围暴虐的自然环境所影响。张筱玺说,经此一役,现在见了面大家还会互称“战友”,“我觉得当人在面临特别大的困难时,整个团队反而会更加专注于事情本身、凝聚力特别强,这份‘战友情’伴随到今天、伴随到电视剧播出,这也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