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富汗新政权去极端化

(图/路透)

阿富汗喀布尔机场8月26日发生自杀式爆炸后,美军立即以无人机精准打击策画恐攻的ISIS-K成员。耐人寻味的是,美军此举并未遭到国际社会抨击,塔利班官方虽发声谴责,但未扬言发动报复。这说明了,组建「去极端化」的阿富汗新政权应是在多方斡旋下,已由塔利班和主要大国达成了基本共识。

国际社会对美军撤出阿富汗导致的权力真空,预想了最坏的后果,那就是阿国再度沦为中东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温床,向世界各地四散的「恐攻病毒」或许更加致命。然而,自塔利班发动军事反攻以来,西方并未着力于同塔利班协商构建新政权、维持过渡期稳定,而是把重点放在本国人员如何快速撤离上。

西方的自顾不暇,一方面加剧了塔利班政权倒向极端化的危险,另一方面却给了中俄介入阿国新政权重建的机会。早在7月28日大陆外交部长王毅会见塔利班代表团时,就提出要「奉行包容政策」、要求与疆独恐怖组织切割,而塔利班亦以「广泛包容政治架构」与「不允许任何势力在阿富汗领土做危害中国的事情」回应。因此,塔利班在8月中旬夺取政权后,立即与温和派的前总统卡尔扎伊会面,同时声明大赦原政权公职人员、同意他们留守职位,初步显现出温和化的势头。

但问题在于,伊斯兰政权的本质决定了温和与极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是永无停息的。各方讯息显示,不仅塔利班高层对是否走包容路线存在分歧,负责对外沟通的巴拉达面临内部强硬派的压力,塔利班基层的滥杀个案亦不时传出,而且更极端的ISIS放出狠话批塔利班「离经叛道」,其分支在喀布尔机场发动恐攻。日前前总统卡尔扎伊遭到软禁的消息传出,后来被塔利班否认,就充分说明塔利班正走在钢索之上,新政权处于「若极端化将被国际社会抛弃,若温和化将遭受内部基本教义派反噬」的两难境地。

由此可见,阿富汗新政权能否在避免滑落极端深渊的同时,又能弭平内部矛盾分歧,已远超出塔利班的能力范围,更加需要国际社会的介入和引导。8月25日,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国总统普丁通电话,双方同时提及「反恐」,而中方更强调阿富汗新政权应开放包容、温和稳健,俄方则强调会积极参与阿富汗问题多边机制。8月29日法国总统马克洪称,将与英国在联合国紧急会议上提议,在喀布尔设立由联合国管理的安全区,保护尝试离开阿富汗的人,允许人道主义行动持续。

从中俄英法的表态可看出,一个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机制,正逐渐在阿富汗过渡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试图逐步填补美国撤出的空白。巧合的是,拜登上台后宣扬由美国领导的多边主义,恰是被中方批驳为「伪多边主义」。因此,若阿富汗新政权在联合国主导的多边机制引导下,最终走向较温和、去极端的路线,将意味着「多边主义」话语权之争的重大转折。(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