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脑转移」存活期仅剩7.5个月 她却活了16年!
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超过5成的乳癌患者会在转移后2年死亡,其中以脑转移者存活最短,平均仅7.5个月。不过,长庚纪念医院乳癌治疗中心主任陈训彻医师表示,「不是转移就代表没希望」,癌患应拟定更积极的治疗策略,先采化疗再搭配荷尔蒙疗法或标靶药物,就有机会提高存活期。
陈训彻曾收治过一名64岁郑姓三阴性乳癌患者,她从肋膜开始转移到肝脏、骨头、肺脏、脑部,自嘲「能转移的器官都中奖了」。但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勇敢尝试新疗法,并保持乐观的态度,抗癌至今16年依然存活,成为令人赞佩的抗癌斗士。
林口长庚医院乳癌团队2000至2012年收治了1763名转移性乳癌患者,其中1224位远端转移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存活情况,及进一步分析高恶性乳癌的危险因子,预测转移后两年内死亡风险,结果发现,包括转移至脑、肝、肺而引起明显病征,转移部位超过三处,术后两年内即复发,以及年龄大于70岁、三阴性等,都是影响患者预后及存活的重要危险因子。
▲长庚纪念医院乳癌治疗中心主任陈训彻医师。(图/异象医药公关提供)
从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超过5成患者会于转移后两年内死亡,依转移部位分析中位存活时间,以脑转移者存活最短,平均仅7.5个月,其次为肝转移10.8个月、肋膜转移14.1个月,肺转移19.6个月、骨转移20.9个月。
陈训彻说,上述数据确实令乳癌病友及家属感到心惊恐慌,所幸随着药物精进,已有国际研究指出,远端转移的高恶性乳癌患者如能积极治疗,治疗效果将更为明显,可延长存活期。
郑姓患者于2000年确诊二期乳癌,尽管尚未转移,但属于棘手的三阴性,当时可用的抗癌武器不多,只接受了小红莓化疗。2009年因易喘、胸痛而就医,检查发现,癌细胞转移至肋膜,导致肋膜积水,在医师建议下,尝试积极治疗,病情稳定,直到2011年才再度复发。
陈训彻指出,在掌握高恶性转移性乳癌的危险因子之后,即能准确预测病情发展,这有助于拟定高恶性乳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加上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不断出现重大进展,病友们应积极面对,千万不要放弃治疗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