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学者:欧洲应该更开放地看待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 记者 赵安琪)“能否团结东方和西方的声音,共同构建合作的桥梁,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欧洲能与中国和更多国家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人权事业发展。”在10月22日德国柏林举办的“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上,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Stephen Brawer)如是说。
数据显示,按照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1981年至2017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减少近3400万贫困人口,其中2400万来自中国减贫的贡献,中国减贫人数约占全球减贫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史蒂芬·布劳尔认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自身发展经验,这有助于推动全球减贫事业,有助于保障人权中最核心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没有生存和发展,人权保障就缺乏根基。”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欧洲国家不足30个。布劳尔提到,尽管有些欧洲领导人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消极态度,支持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数量却与日俱增。
“欧洲应该改变自身思维,更加开放地看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参与其中。”布劳尔指出,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欧洲可以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人权事业。
在谈到“一带一路”对人权的贡献时,布劳尔强调了文化平等与对话的重要性。他认为,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是开展有效对话的基础,中欧之间的文化对话和思想交流对于推进双边关系、避免分裂主义极端化至关重要。“正是通过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