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族系列1》一文看懂第三代半导体

各国及晶圆国际大厂的竞争白热化,都想成为第三代半导体的领导者,不断扩张版图。(示意图/Shutterstock)

随着5G、电动车、星链计划的起飞,以氮化镓(GaN)、碳化矽(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快速崛起,竞争趋于白热化,已经成为美、中、欧、日等大国,以及国际IDM大厂角力重点。究竟它们有何魔力,成为投资界的当红炸子鸡?

三代半导体比一比

还记得化学元素周期表吗?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作族。现在最夯的三五族半导体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族和第五族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很多,例如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氮化镓、碳化矽等。

而半导体顾名思义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及绝缘体之间的材料,从应用进程来划分,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大家耳熟能详的半导体晶圆、晶片的材料几乎由第四族的矽(Si)组成,是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在积体电路领域不可撼动,主要应用在运算、储存、感测上。

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则是以砷化镓、磷化铟等为代表,在资料传输扮演神经运输的角色,例如运用于手机及基地台功率放大器;第三代半导体则是以碳化矽、氮化镓、氧化锌(ZnO)、金刚石、氮化铝(AlN)为代表的宽能隙半导体材料,具备高速、抗高温高压的特性,应用层面涵盖车用二极体、5G、人造卫星、军工国防等。所以,三五族涵盖了第二代及第三代,是目前固态照明、光电及通讯产业相当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财讯报导曾做出比喻,过去30年,台积电、联电擅长制造的逻辑IC,主要以矽为材料,但有其弱点,以门为比喻,用矽做的半导体,如同木门,一拉就能打开(从绝缘变成导电)。第二代或第三代半导体就像铁门或金库大门,需要很大力气,施加大的电压,才能让半导体材料打开大门,让电子通过。

因此,要处理高电压、射频信号,或信号转换速度,第三代半导体都优于前两代,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氮化镓、碳化矽最受到市场注目,这两种材料应用领域稍有不同,目前氮化镓多用于电压900V以下之领域,例如充电器、基地台、5G 通讯等产品;碳化矽则用于电压超过1200V,例如电动车、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太阳能及离岸风电等绿能发电设备。

第三代半导体面临成本高、产能低两大考验

第三代半导体复杂的制造流程、高昂的原材料、技术要求等,大幅提高量产难度,进一步擡高了成本。以碳化矽为例,成本仍是打开市场的关键,因为碳化矽基板制造困难,技术多掌握在美国科锐(Cree)、II-VI、罗姆半导体(ROHM)、英飞凌(Infineon)、意法半导体(STM)、三菱电机(Mitsubishi)、富士电机(Fuji Electric)等国际少数大厂手上,使得成本居高不下。

这些国际大厂主要以生产6吋碳化矽基板为主流,并开始商业化,同时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明(2021)年可望大举开出8吋基板产能。台厂则以4吋为主,6吋晶圆技术尚未规模化生产。不过,根据CASA统计,碳化矽价格近几年快速下降,2020年较2017年下降五成以上。未来,随着晶片品质提高、8吋产线规模化生产,可望显现成本降低效应,推进碳化矽元件和模组普及。

除了成本关卡,产能也是问题所在,眼下全球碳化矽晶圆年产能约在40-60万片,远不能满足电动车、智慧物联网等下游市场强劲的需求,供给端成为碳化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技术优势带来的稳定产能,将成为厂商重要的竞争力。

第三代半导体竞争白热化

尽管第三代半导体仍在初发展阶段,但各国及晶圆厂的竞争早已白热化,都想成为第三代半导体的领导者,不断扩张版图。

罗姆半导体率先扩产,日本福冈的专门工厂已在今年1月落成,预计2022年正式量产,并以2025年夺下全球30%碳化矽晶圆市占率为目标。除此之外,还有企业透过合作、合并等手段实现版图扩张,例如科锐与意法半导体扩大现有6吋SiC晶圆供应协议,金额超过8亿美元。安森美以4.15亿美元收购碳化矽供应商GTAT;联电、鸿海则分别透过携手封测厂、收购晶圆厂,切入第三代半导体。

除了半导体厂商的大动作之外,第三代半导体发展的另一大催化剂便是电动车,龙头特斯拉一马当先,Model 3车型搭载了以24个SiC-MOSFET为功率模组所构成的逆变器;中国的比亚迪、蔚来、吉利也紧随在后开始布局。市场认为,受惠于电动车发展,2021年碳化矽可望进入放量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