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吸存量之謎 研究人員藉助無人機解密

在泰国北部城市清迈郊区一片能俯瞰甘蓝菜田的山坡上,一架无人机转动旋翼升空至茂密森林上方,来回移动摄录影像回传供编成3D模型,揭示林地健康状况并估算林地的碳吸存量。

法新社报导,林地能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则是最显著影响气候变迁的温室气体。在科学家们用以了解森林及其在应对气候变迁角色的诸多精巧工具里,无人机是其中一大利器。

要了解森林究竟能吸收多少碳,是个复杂难题,其中面积是答案的关键之一。据线上森林监测平台全球森林观察(Global Forest Watch)指出,自2000年以来,人为滥伐已造成全球树木覆盖率下降12%。

除面积之外,林相的组成也很重要,不同树种的碳封存能力不尽相同,树龄和大小也会有所影响。

了解森林储存多少碳,是理解世界需多快进行减排的关键,目前大多数的估算仍是以卫星影像结合耗费人力的土地测量。

泰国清迈大学(Chiang Mai University)森林复育研究中心(Forest Restoration Research Unit)研究主任艾略特(Stephen Elliott)解释,研究人员常会进入森林插上杆子,测量方圆5公里内所有的树木。

艾略特表示,但如有20个拿着卷尺和杆子的学生来回走动,就容易破坏森林地面和树冠之间的植被。于是他指着在头顶盘旋的大疆Phantom机型说,这就是无人机派上用场的时候,「有了它,就不用踏入森林了」。

要估算一棵树的碳吸收能力,需3种测量值:高度、树围和木质密度。树种不同,木质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无人机沿着电脑程式规划的路径飞行,研究助理则透过望远镜察看有无可能与无人机相撞的飞鸟。

森林复育研究中心田野工作兼无人机操作者沃拉育(Worayut Takaew)说明:「我们每3秒搜集一次资料或拍摄一次(图像)…接着将交叠的影像测绘成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的3D模型。」

艾略特和手下团队正调查的这片林地,是一项为期数十年计划。透过种植一些关键树种,在约100公顷土地重新造林。他们目标不是大规模造林,而是走最佳途径:种植本土树种,带动会携带其他树种种子的动物回归并与在地社区合作。无人机可省去大量地面调查人力。

艾略特说:「一旦有了3D模型,就可测量模型中每棵树木的高度。不是抽样,而是每棵树。」

然而,森林吸碳潜力不仅止于树木,落叶层和土壤也可以作为储存的碳库。将这些也都搜集起来分析后,艾略特说,他们新造林地储存碳的程度,与附近未受损的林地相当。

尽管无人机可以俯瞰森林,但它一大局限就是无法看到树冠以下部分。对此,研究人员需要像光达(LiDAR)这等高解析度遥感设备来有效扫描整座森林。

法国发展研究院(French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研究员帕哈迪(Emmanuel Paradis)说明:「如此便可深入森林…真正重建每棵树的形状和大小。」他正带领一项为期多年计划,以建立关于泰国森林可以储存多少碳的最精准分析。

帕哈迪说:「目标是估计整个国家的层面…泰国任何一个地方的一公顷土地能储存多少碳。」在对世界森林的碳捕捉与封存能力评估正确性迭有争执之际,这项工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