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伊复交 霸权的历史转折
(图/路透)
在中国大陆斡旋下,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经过4天的会谈终于达成协议。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并重启2001年的安全合作协议,以及1998年签署的经贸投资协议。中东国家如阿曼和伊拉克对此表示欢迎,以色列则暂无回应。
虽然美国政府与媒体对沙、伊复交都有些轻描淡写,似乎它并不重要,也不在乎,但影响其实非常、非常深远。如果复交过程顺利,中东出现和平新貌,那么就是个历史转折点。美国在「美中竞争」领先的优势地位将遭颠覆,可能被迫要换上防守组以应付中国发球。这要从两方面观察才能理解。首先,是美国的霸权动摇。
依据「霸权稳定论」,美国不是以唯利是图的心态掠夺其他国家或世界的资源丰厚自己,而是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规则要求各国遵守而获得利益。美国提供了秩序与安全的「国际公共财」,各国因而愿意让渡部分主权,承认美国的领导地位。
因此,美国负担几乎是全球其它国家总和的高昂军费,让美军在全球驻军,扮演世界警察角色,小国因而不用担心被大国兼并,美国也提供大笔的援外费用,领导联合国、世界银行、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等国际组织,实践全球治理。
然而,当代霸权既然是透过提供国际公共财以换取各国愿意接受领导,那么理论上,挑战者只要能提供更受欢迎的国际公共财,也就有取代霸权国的机会。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提供另一个非美的国际公共财选项,让「带路国家」需要基础建设贷款时不必忍受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IMF)的严苛条件。
现在中国成功推动沙、伊复交,这表示中国的领导力升级,不仅经济,外交上也有能力提供另一个不同于美国的「对话与和平」的国际公共财选项。如果真带来中东人民企盼已久的和平,将有可能在乌克兰复制。这还表示什么?还表示美国在印太战略上投入大量资源,试图阻止中国东扩,可能搞错了重点。中国的战略方向是西出而不是向东。即便美国在东亚有所斩获,例如促使韩、日和解与台湾再武装,在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所得也抵消不了中东地区所失。这是沙、伊复交给美国的第二个警讯。美国既然以「地缘政治」对手概念定位中国挑战,却在这「大棋盘」的竞争上摆错筹码,令人不解。
1904年,地缘政治学鼻祖麦金德发表其著名的《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时,就将这欧亚陆块的中央位置,视为世界政治的重心。认为这一块宽阔的陆地如果被一个强壮的民族加以有组织的统治的话,世界均势将被扭转。这个麦金德称之为「世界岛」的资源。他描绘那个前景:「整个亚洲遍布铁路网,在俄罗斯帝国与蒙古之内的空间是如此巨大,其在人口、小麦、棉花、燃料、及金属方面所具有的潜力,都是大到无法计算的程度。这必然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经济世界,而且是海洋商业所不能达到的」。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就是要透过铁路网,将「世界岛」的资源整合起来。如果成功,这庞大资源与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将非常惊人,这当然困难重重。第一个障碍就是俄罗斯的疑虑,例如普丁就一直不同意兴建「中吉乌铁路」。然而美西方因乌克兰战争对俄罗斯的联合制裁,迫使俄罗斯不得不「脱欧入亚」,倒向中国,帮中国除去了这最大障碍。
另一个障碍是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之间的冲突。这两个分别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国家堪称世仇,相互对抗让叙利亚、叶门烽火不断。而中国无论靠近哪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而现在这两国居然在中国的拉拢下愿意复交,并重启安全合作及经贸投资协议,真是不可思议。
麦金德100多年前的预言会成真吗?中国推动沙伊复交的影响真的非常、非常深远,历史性事件,不能等闲视之。(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