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探索多能融合新路径——产业追新逐绿动能足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聚焦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战略为牵引,深入实施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行动,加速布局风、光、电、氢等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积极探索多能融合互补新路径,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截至目前,榆林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6GW,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36%,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强度。现代煤化工与绿电、绿氢加速耦合,全力推动煤油气风光电氢多能融合的进程。
榆林市以重大技术升级项目为抓手,加快煤化工产业迈向高端化、精细化。在迈向高端化过程中拉动总量扩张和产业链结构升级,构建起了4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和一批精细化工项目的“4+8+N”项目支撑体系。
作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榆林金属镁产业规模占到全球一半左右,但因环保和高耗能问题曾一度发展受阻。
“我们瞄准绿色、低碳要求,开展大型电热釜镁冶炼技术中试、建设年产30万吨的镁基新材料项目,着力构建从原镁冶炼到金属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陕西榆林能源集团办公室主任周炜介绍。
榆林富能,更重节能。在榆林中心城区西南部的榆林科创新城,有一个“电、冷、热”零碳供能、零碳排放园区。走进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山坡上连片的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园区末端放置着燃料电池、水介质储冷储热、电解槽等设备,地下分布着200多个浅层地热井。
该中心工作人员白妮介绍,该项目于2022年8月建成并投用,是全球首个规模化和实用化的氢赋能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目前已稳定为榆林运动员村供能。据测算,该项目中的电、冷、热能源折算成电价,单位成本比现有传统的电网和市政供暖降低45%左右,且每年可以减少约8640吨的碳排放。 (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